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自上下五千年以來恒古不變的文明之一就是舞蹈、音律且聞名天下,其中各種音律、樂器層出不窮。
《中國舞音》
笛子: 12*10*29cm
琵琶12*12*23.5cm
阮咸15*10*20,5cm
古箏13*12*23cm
扇子11*10*29cm
舞音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可以說,中國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從最蒙昧的上古時代開始,中國傳統(tǒng)舞蹈經(jīng)過了多個階段的發(fā)展和演變,逐漸形成了具中國獨特形態(tài)和神韻的東方舞蹈藝術。
阮,音為ruǎn,既為姓氏,又是一種樂器名,還可解為閩南話中的"我"。樂器阮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之分,將其組合起來便有了廣闊的音域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中阮、大阮應用廣泛,小阮和低音阮幾乎不用。阮始于宋代,元代阮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人們喜愛的彈撥樂器。近年來研制的新大阮,增大了共鳴箱和面、背板的拱度,顯著增強了表現(xiàn)力,可供獨奏使用。
古箏遠在秦朝就已在我國流傳,由最初 的民間樂器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從五六根弦發(fā)展到唐代十二三根弦,直到明清多為十六至十九根弦, 經(jīng)過不同地區(qū)歷代演奏家的發(fā)展形成不同流派風格各易、曲目豐富、雅俗共賞的良好局面。目前古箏多為二十一根弦。其音色秀麗,既適合獨奏又適合合奏。近年來經(jīng)過不少 作曲家演奏家的努力,古箏曲目在不斷地增加,涌現(xiàn)出不少優(yōu)秀作品。
笛子,是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兩者之間的中音笛。音域一般能達到兩個八度多兩個。
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xiàn)代音樂中運用,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在民族樂隊中,笛子是舉足輕重的吹管樂器,被當做民族吹管樂的代表。
琵琶又稱“批把”,最早見于史載的是漢代劉熙《釋名•釋樂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意即枇把是騎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向前彈出稱做批,向后挑進稱做把;根據(jù)它演奏的特點而命名為“批把”。在古代,敲、擊、彈、奏都稱為鼓。當時的游牧人騎在馬上好彈琵琶,因此為“馬上所鼓也”。大約在魏晉時期,正式稱為“琵琶”。南北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文化交流,曲項琵琶由波斯經(jīng)今新疆傳入我國。
有曼妙女子,清顏白衫,青絲墨染,彩扇飄逸,若仙若靈,水的精靈般仿佛從夢境中走來。天上一輪春月開宮鏡,月下的女子時而抬腕低眉,時而輕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攏握起,似筆走游龍繪丹青,玉袖生風,典雅矯健。樂聲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筆如絲弦,轉、甩、開、合、擰、圓、曲,流水行云若龍飛若鳳舞
作品鑒賞
《中國舞音》以德化白瓷為底,梅子青釉為衣,氧化焰燒成溫度1310度。作品中五位女子著清代時期服飾,以琵琶,笛子,古琴,阮咸為樂,中間執(zhí)扇女子輕扭身肢,款款輕唱。以現(xiàn)代的創(chuàng)作手法及結合寫意的風格,再現(xiàn)那個時期中國歷史淵源的傳統(tǒng)舞蹈及詩詞音樂文化,及富庶的江南一片歌舞升平的繁華盛世。
收藏證書
包裝精美
如對德化陶瓷作品有興趣,可聯(lián)系我們微信kwt7777
德化縣博緣陶瓷文化有限公司
專注中高端德化白瓷,歡迎交流。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boytc.com
全國熱線:0595-23552006 13600777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