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wǎng) [簡體版] [繁體版] [網(wǎng)通站]  會員中心  RSS定閱  留言  關(guān)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wǎng)
 網(wǎng)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jīng)營管理 會員服務(wù) 廣告服務(wù)
 直通產(chǎn)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wǎng)動態(tài) 網(wǎng)站建設(shè)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chǎn)品  供應(yīng)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shù)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產(chǎn)區(qū)德化 廣東 江西 山東 湖南 四川 河北 晉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藝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輔料 衛(wèi)浴陶瓷 陶瓷機械
 您的位置: 首頁>行業(yè)資訊>>產(chǎn)區(qū)動態(tài)>>其它>>|
皇室遺珍——頤和園藏瓷精賞

發(fā)布:2018-5-7 11:11:24  來源: 人民網(wǎng) [字體: ]

  高溫鈷藍釉

  高溫鈷藍釉瓷器是以鈷作為著色元素,元代創(chuàng)燒的新品種,為明、清祭(霽)藍、灑藍等藍釉瓷器奠定了基礎(chǔ)。裝飾上或飾以描金,或飾以白龍、白鳳等紋飾,兼以刻、劃花工藝。傳世有梅瓶、盤、匜等器型。

皇室遺珍——頤和園藏瓷精賞

  頤和園藏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

  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口徑5厘米,底徑10厘米,高33厘米。梅瓶口沿外翻,唇邊微傾斜向上,口徑上窄下寬,平面呈梯形;瓶肩渾圓如球;瓶腰收束較大,曲線收放有致;瓶足外撇端穩(wěn);器身接痕明顯,整體造型既突出了元代制瓷的粗獷風(fēng)格,又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的古樸雅致。該件瓷器在發(fā)色濃艷而沉穩(wěn)的藍釉中留白裝飾戲珠龍紋,十分巧妙自然。在留白的龍紋之內(nèi),元代制瓷工匠以其嫻熟的技法,刀鋒犀利勾勒龍形,刻、劃龍鱗及龍紋細部,再施以鈷藍點睛,表現(xiàn)出整件瓷器鮮明的龍紋特點。這件藍釉白龍紋梅瓶從陶瓷藝術(shù)的角度上看,可謂是元代高溫鈷藍釉瓷器中具代表性的作品,其造型優(yōu)美,釉色鮮艷,紋飾生動,并其貯酒之功能,可稱是“美” “用”一體的上乘佳作。目前,傳世元代高溫鈷藍釉瓷器稀少,梅瓶造型僅有三件,法國吉美藝術(shù)館收藏一件高35厘米的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與頤和園之收藏堪稱姊妹之作,此外揚州博物館還收藏一件高為43.3厘米的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頤和園收藏的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是頤和園藏瓷之精品,也是頤和園現(xiàn)藏時代最早的瓷器之一。這件梅瓶為皇家宮苑中的陳設(shè)品,曾置放于宮殿之中,無上華美。

  青花

  青花,即青花瓷。雖唐代就有創(chuàng)燒,但與元代景德鎮(zhèn)創(chuàng)燒的青花瓷器沒有直接脈承關(guān)系,明、清青花瓷器在元代青花的基礎(chǔ)上不斷發(fā)展,達到鼎盛,長時間占據(jù)著中國瓷器的主流產(chǎn)品的地位。青花瓷器是以氧化鈷作為著色劑,直接在生坯(胎)上描畫,罩以透明釉,經(jīng)1300℃左右高溫,在還原氣氛中一次燒成的藍白相間的釉下彩瓷器。

皇室遺珍——頤和園藏瓷精賞

  頤和園藏永樂青花無擋尊

  永樂青花無擋尊,口徑17.2厘米,底徑17厘米,高17厘米。尊身中空為筒狀,上、下口部寬折沿。器物整體紋飾布局,呈帶狀裝飾,口和底沿飾以菊瓣紋;尊身上、下繪以纏枝、團形圖案及阿拉伯文;中間飾以仰、覆蓮瓣紋。永樂、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使用進口的蘇麻離青,青花發(fā)色鮮艷古樸,有暈散效果,鐵銹斑痕跡明顯,而此器亦同。無擋尊是仿阿拉伯銅器造型制作,乾隆皇帝曾作有兩篇《詠宣德窯無擋尊》詩文,其一:

  一窯成器必不少,其式相同應(yīng)亦多,銅膽置之詩詠彼(內(nèi)府舊有宣窯,俗所謂杖鼓尊者頗多,后得一尊,其中銅膽底鐫宣德年字,因名之曰無擋,而系以詩,此尊正與同制,而無膽為之置,然銅膽豈可每尊隨而有之),瓷尊肖也例從他,兩端皆坦云為簇,中孔惟穿月作窠,景泰兼資識宣德(宣德銅膽既不可多得,因用景泰琺瑯法為膽代之,以慎無擋之誚),韓非誡語義無磨。

  其二:

  制與商父乙尊頗同,而兩端皆坦似橐盤,略如遵生八箋所云,坐墩花囊者,其中孔無底,則又未盡合,因以韓非語名之,而系以詩。

  該器型故因乾隆詩而得名“無擋尊”,有的尊內(nèi)置有銅膽,實際可能為盤座。清代康熙、雍正時期曾對永樂青花無擋尊進行仿造,但青花發(fā)色、胎釉有明顯不同。

皇室遺珍——頤和園藏瓷精賞

  頤和園藏明代早期青花云龍紋缸

  明代早期青花云龍紋缸,口徑94厘米,高約37厘米。唇口,淺腹內(nèi)收,砂底。器身繪有云龍紋圖案,龍形一改元代龍紋小頭細頸長身兇猛之風(fēng)格,龍首蒼猛,鼻似豬鼻,須發(fā)向后抖動,龍身通體披以鱗甲,五爪騰云,呈現(xiàn)出明代早期的特色。青花發(fā)色鮮艷,繪出龍形之動,青料暈散,襯出騰云之悠,青料中的褐斑更增其古拙,釉色凝白、勻凈。該瓷缸青花發(fā)色近于正統(tǒng)青花發(fā)色,有暈染而少銹斑,可能為國產(chǎn)青料與進口青料的混合料;造型為淺腹宣德缸造型,與近些年景德鎮(zhèn)正統(tǒng)地層出土的青花瓷片拼合的深腹龍缸器形有明顯不同;所繪青花云龍紋有別于一般宣德瓷器云龍紋,而更近于正統(tǒng)青花云龍紋之形;宣德龍缸一般有款識,而此缸無款;應(yīng)當(dāng)可以確定的說,此青花云龍紋缸為宣德晚期至正統(tǒng)時期的產(chǎn)品,除缸的造型外均近于正統(tǒng)青花瓷器特征。明代永樂時期,初建北京紫禁城建成不到一年,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毀于火患,正統(tǒng)時期才開始復(fù)建紫禁城三大殿,并于正統(tǒng)六年(1441)竣工,《明史·食貨志》記載:“命造九龍九鳳膳案諸器,青花白地龍缸……”,F(xiàn)故宮露天陳放的金屬水缸最早時代為明代弘治時期的。

  綜合史料上的分析,正統(tǒng)時期燒造的龍缸很有可能是為防火患的消防水缸,也有說法為養(yǎng)荷、養(yǎng)魚之用。頤和園收藏的此件龍缸年代也符合正統(tǒng)燒造龍缸的時代背景。燒造大口徑的龍缸難度極大,即使到了明代晚期也不易燒造,曾出現(xiàn)過萬歷二十七年景德鎮(zhèn)御窯廠窯工童賓被逼燒造龍缸未成,而殉窯的事件,可見其燒造難度之大。目前資料未見明代有超過94厘米口徑龍缸的記述,頤和園收藏的明代早期青花云龍紋缸有著極高的學(xué)術(shù)研究價值,可謂撼世之寶,龍缸之王。

  青花釉里紅

  青花釉里紅瓷器創(chuàng)燒于元代,它是青花和釉里紅工藝的結(jié)合,生胎以氧化鈷和氧化銅為著色劑進行描畫,施以透明釉,在還原氣氛中高溫一次性燒成的釉下彩瓷。由于青花和釉里紅燒成時產(chǎn)生最佳效果的溫度并不相同,存在一定的溫度差,因此燒造青花釉里紅瓷器的難度會比單獨燒成青花瓷器和釉里紅瓷器的難度更大,成品率較之更低,也就更加珍貴。青花釉里紅瓷器在明代有著較大的發(fā)展,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達到高峰。

皇室遺珍——頤和園藏瓷精賞

  頤和園藏康熙青花釉里紅云龍紋缸

  康熙青花釉里紅云龍紋缸,口徑35.6厘米,底徑31.2厘米,高32.5厘米。斂口,豐肩,收腹,圈足。缸身繪有釉里紅雙龍戲珠紋,描繪技法以線繪為主,畫工精細;龍形站立,張牙舞爪,異常兇猛,龍鰭如刀,龍身生動富于動感,龍尾如“蚯蚓”;釉里紅發(fā)色鮮艷純正,略泛綠斑。器身用青料繪以龍睛、山石、云朵、海水江崖和口、足界線;描繪技法采用線繪和暈染相結(jié)合,表現(xiàn)出康熙青花分水的特色,發(fā)色明麗,層次感鮮明;海水江崖氣勢洶涌,山石沉穩(wěn),云朵超然。此件瓷器將釉里紅的主紋飾和青花的輔紋飾相結(jié)合,巧妙自然,主次分明。故宮亦收藏同時期、同工藝相類海水雙龍戲珠紋缸,造型一致,紋飾一致,尺寸略有不同(口徑32.5厘米,足徑28厘米,高30.1厘米),除龍睛和口、足界線由青花表現(xiàn),其它紋飾皆為釉里紅。此種缸為堂子、祭殿等祭祀時盛酒水之用。

皇室遺珍——頤和園藏瓷精賞

  故宮博物院藏青花釉里紅雙龍戲珠紋缸

皇室遺珍——頤和園藏瓷精賞

 

  頤和園藏康熙青花釉里紅暗刻龍紋梅瓶

  康熙青花釉里紅暗刻龍紋梅瓶,口徑8厘米,底徑15厘米,高34.8厘米。唇口,短頸,豐肩,束腰,圈足,脛外撇。該件瓷器仿造永樂釉里紅海水龍紋梅瓶,紋飾和造型皆追求其原型,只是造型一改永樂瓷器輕薄的特點而變得敦實厚重,梅瓶肩部由溜肩變?yōu)槠郊,腰部較之以前收束更大;釉里紅發(fā)色鮮艷,略泛綠斑;海水龍紋裝飾幾乎布滿器身,留白處暗刻龍紋十分生動,青花裝飾龍睛炯炯有神;白龍在釉里紅裝飾的海水紋中若隱若現(xiàn)、神秘自然,龍形卻帶有清代早期明顯的時代風(fēng)格;圈足之下落有“宣德年制”四字青花楷書偽托款。

皇室遺珍——頤和園藏瓷精賞

  頤和園藏咸豐青花釉里紅云龍紋天球瓶

  咸豐青花釉里紅天球瓶:高約30厘米,直口,長頸,圓腹,圈足。整個器物造型小巧規(guī)整,青花釉里紅發(fā)色純正鮮艷,畫工精細。青花描畫瓶口如意云邊和瓶身海水紋,發(fā)色淡雅,但略顯漂浮,浮于釉層,有如貼花;釉里紅裝飾的龍紋描繪細致,發(fā)色艷麗,與青花發(fā)色對比強烈。由于咸豐五年(1885)景德鎮(zhèn)御窯廠毀于太平天國兵亂,官窯就此停燒,因此咸豐一朝官窯瓷器總體水平不高,但存世量甚少,大約只有六千件左右,而此件青花釉里紅瓷器,并之獨特的天球瓶造型,可謂少之更少,系咸豐官窯瓷器精品,實為難得。

  粉彩

  粉彩瓷器出現(xiàn)于康熙晚期,受琺瑯彩影響,在五彩基礎(chǔ)上創(chuàng)燒出的釉上彩瓷器。生產(chǎn)粉彩瓷器首先要燒成素瓷,然后在素瓷上描繪紋樣,紋樣內(nèi)通常用玻璃白打底,用彩料繪畫,最后將其放置700℃左右氧化氣氛的爐中燒成。它的燒成溫度要比五彩低,顏色卻十分豐富,最多可有十余種,色彩柔和,故相對于五彩稱為“軟彩”。粉彩瓷自康熙晚期出現(xiàn),在雍正、乾隆時期發(fā)展至極盛,隨清王朝國運傾頹而日趨衰落。頤和園收藏大量粉彩瓷器,以乾隆和光緒時期的居多,器型主要有盤、碗、盒、瓶、尊等,瓷器質(zhì)量體現(xiàn)出了官窯瓷器的制作水平,更跨越粉彩瓷器發(fā)展之盛衰。

皇室遺珍——頤和園藏瓷精賞

  頤和園藏乾隆粉彩百鹿尊

  乾隆粉彩百鹿尊,口徑16厘米,底徑24.3厘米,高43.6厘米。收口,螭耳,圈足,腹部上斂下垂。造型獨特,形體規(guī)整,釉面勻凈,描畫極為精細,且顏色鮮艷豐富。百鹿尊造型似鹿頭,康熙時期出現(xiàn),亦稱“鹿頭尊”,其上描繪百鹿,“鹿”字與“祿”諧音,有福祿、官祿之意。畫面中鹿的肢體、斑紋描繪真實生動,尤其是鹿身上的細毛,絲絲可見。背景中的山石、浮云意境高遠,將傳統(tǒng)國畫山石皴法運用其中,表現(xiàn)出山峰的險峻。百鹿尊耳施以珊瑚紅,粉中泛白,透出瓷身之色,質(zhì)感柔和。底足款識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青花印章款。此器在乾隆、道光、光緒官窯均有燒造。

皇室遺珍——頤和園藏瓷精賞

  頤和園藏乾隆粉彩瓜瓞紋如意耳瓶

  乾隆粉彩瓜瓞紋如意耳瓶,口徑8.5厘米,底徑11厘米,高35厘米。侈口,長頸,如意耳,鼓腹,圈足。該瓷器口部描金,口邊、足跟外側(cè)繪以回紋,瓶內(nèi)施以松石綠釉,整件器物通身以胭脂紅色為地,描畫了26只瓜和10只蝴蝶,瓜蝶交織,蝶舞其中,布滿器身,畫工精細,寓意吉祥;底足落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礬紅款。“瓜蝶”取諧音“瓜瓞”,“大者為瓜,小者為瓞”,其寓意出自《詩經(jīng)·大雅·綿》中“綿綿瓜瓞,民之初生”,原意為贊頌周民族子孫繁衍生息不斷,后來引申為子孫昌盛、多子多福之意。在瓶頸部繪畫的蝴蝶圖案中,蝴蝶雙翼上的紋飾好似貓的兩只眼睛,故稱之“貓蝶”,取諧音“耄耋”,又有長壽之意。此件瓷器體現(xiàn)了清代彩瓷紋飾“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點。

皇室遺珍——頤和園藏瓷精賞

  頤和園藏同治紅地粉彩開光龍鳳紋捧盒

  同治紅地開光粉彩龍鳳紋捧盒,口徑56厘米,足徑23厘米,高22厘米。捧盒通身紅地飾以梅花和蝴蝶紋,上、下兩部分各有四處開光,開光中共八組龍鳳雙喜紋;捧盒內(nèi)壁金彩繪有四個雙喜字,內(nèi)底金彩繪有筆、錠、如意紋,寓意“必定如意”;捧盒外底落有“長春同慶”楷書礬紅款。此件瓷器雖為同治皇帝大婚定燒之器,但色彩和畫工卻大不如前。咸豐五年(1885)景德鎮(zhèn)御窯廠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自此停燒十年;同治五年(1886)在御窯廠舊址重建堂舍72間,復(fù)興官窯;同治七年(1868)江西巡撫負責(zé)同治皇帝燒造大婚用瓷,共126桶,計7294件,常落有“長春同慶”、“同治年制”、“燕喜同和”等款識。據(jù)《清檔》第3122號記載:“燒造大婚瓷器10072件,均燒造粗糙。”由于咸豐御窯廠毀壞,窯工離散,同治御窯重建時間較短,燒造技術(shù)和條件一時難以恢復(fù),所以致使此時官窯瓷器質(zhì)量整體水平不高。

  郎窯紅釉

  郎窯紅釉是康熙晚期景德鎮(zhèn)仿燒明代永樂、宣德時期鮮紅釉瓷器而產(chǎn)生紅釉新品種。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撫兼景德鎮(zhèn)御窯廠督理主持窯務(wù),由于清代官窯瓷器常以督陶官姓氏冠以窯名,所以在郎廷極為督陶官期間創(chuàng)燒的紅釉新品種,稱為郎窯紅釉。郎窯紅釉瓷器,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生坯掛釉,入窯經(jīng)1300℃高溫再還原氣氛中一次燒成。郎窯紅釉瓷器造型以瓶、尊為主,尤以觀音尊最有特色,釉色鮮紅,顏色隨垂流逐漸加深,釉面清亮,玻璃質(zhì)感較強,釉面有開片、鬃眼和牛毛細紋,口部釉薄露出胎骨白色,紅釉垂流通常不過底足,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說,底足為“米湯底”或“蘋果綠底”,偶見紅釉底,一般不署款識。

皇室遺珍——頤和園藏瓷精賞

  頤和園藏康熙郎窯紅觀音尊

  康熙郎窯紅觀音尊,口徑12.6厘米,底徑14.6厘米,高43.2厘米。撇口,直頸,平肩,束腰,脛外撇,圈足。整件器物造型優(yōu)美,線條舒暢;口沿白邊無色,為“燈草口”;紅釉自上而下顏色不斷加深,鮮紅如血;口沿之下釉面有細碎開片;器身下部呈現(xiàn)牛毛細紋。由于此種瓷器對于溫度、氣氛要求比較高,燒制難度比較大,故有民諺“要想窮,燒郎紅,砸鍋賣鐵也難成”。乾隆皇帝曾題詩形容郎窯紅瓷器:“暈如雨后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插花應(yīng)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數(shù)典宣窯斯最古,誰知皇祐德尤崇”,可見皇帝也對此種紅釉瓷器褒獎有佳。

  仿哥釉

  哥窯為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其古樸自然的開片風(fēng)格著稱于世,其特點常以“金絲鐵線”為人樂道。自宋代以來這一風(fēng)格,深受民眾喜愛,元、明、清各代沿襲風(fēng)格不斷發(fā)展,在雍正、乾隆時期仿古達到高峰。

皇室遺珍——頤和園藏瓷精賞

  頤和園藏道光仿哥窯琮式瓶

  道光仿哥窯琮式瓶,高約26厘米,瓶身寬11.5厘米。圓口,短頸,方身,圈足。該造型取自古代玉琮,宋代開始仿照玉琮造型制作瓷器,故被稱之為“琮式瓶”,元、明、清瓷器造型延續(xù)了此品種。清代乾隆時期燒造的仿哥窯琮式瓶較為常見,此件道光仿哥窯琮式瓶只是繼承乾隆風(fēng)格,瓷器釉面開片均勻自然,略泛青亮色,器身的方形四面均模印凸出的八卦符號,表面看來不過是瓷器造型吸收了其它的一些元素,其實更重要的是將中國傳統(tǒng)哲學(xué)思想、美學(xué)觀念融入到瓷器造型中。此種瓷器造型和玉琮一樣,同為口、足圓而外身方,象征了天圓地方;哥窯開片風(fēng)格更突出表現(xiàn)了傳統(tǒng)道教“大成若缺”的美學(xué)思想;器身模印的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符號,象征了自然界天、水、山、雷、風(fēng)、火、地、澤八種常見物象,而八卦又演繹萬物構(gòu)成了世間,與內(nèi)圓外方象征天地的造型相合,將“器”與“道”合而為一,將傳統(tǒng)思想物化為大成之作,其經(jīng)典之處遠遠超乎了此件瓷器之本身,而是以其為縮影代表了中國瓷器的最高的水平。

  作者系頤和園文昌院工作人員,多年從事頤和園文物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曾作《華士·胡博為慈禧畫像始末》《頤和園藏瓷精賞》等文章。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wǎng)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推薦產(chǎn)品 更多...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fēng)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 國際新聞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廣東產(chǎn)區(qū) 更多....
 >> 江西產(chǎn)區(qū) 更多....
 >> 企業(yè)新聞 更多....
關(guān)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chǎn)品服務(wù)  幫助中心  版權(quán)聲明  網(wǎng)站導(dǎo)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wù){(diào)用  聯(lián)系我們  留言
版權(quán)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wǎng)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guān)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