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君:淄博陶瓷大師的唐山情緣

環(huán)渤海新聞網(wǎng)專稿 陶博會熙熙攘攘的展廳內,“王一君”幾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與2001年第一次見到他時相比,“奔五”的王一君并沒有太大變化,還是飄逸的發(fā)束,樸素的棉麻衫,爽朗熱情。
從第四屆到現(xiàn)在,王一君連續(xù)參加了17屆唐山陶博會。十幾年過去,當年的年輕藝術家已成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身兼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陶瓷分會副會長、中國刻瓷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多個頭銜,言語中充滿了對北方瓷都的感情。
第一次參展那年他30歲出頭。王一君說:“唐山陶博會最早給人的印象是搭起臺子來就成,后來有了質和量,從參展、觀展到組織、布展,越來越成熟,容量越來越大,品質越來越好,真正辦成了有影響力的行業(yè)盛會。”
現(xiàn)代中國刻瓷藝術起于淄博、興于淄博,王一君是其中的佼佼者�?檀杉L畫、書法、刻鏤于一身,融筆、墨、色、刀為一體,難度可想而知。2001年第四屆唐山中國陶瓷博覽會上,這位來自淄博的年輕人,以精湛的刻瓷技藝驚艷全場。藝術大師韓美林當即揮毫作畫,褒獎這位藝術新秀。
次年,王一君的刻瓷作品《韶光》,獲得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特等獎。2003年,王一君被評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2010年,成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每年的唐山陶博會,王一君都會帶著新作品前來參展。他并不滿足傳統(tǒng)技藝,相繼研究出結晶釉刻瓷、彩釉虛噴背景刻瓷、窯變釉半刀泥裝飾、陶藝與刻瓷綜合手法。第十六屆陶博會,他攜刻瓷盤、青瓷壺、紫砂刻壺、刻瓷瓶等多件作品亮相,再次吸引了唐山人的目光。
十幾年來,王一君多次應邀創(chuàng)作國禮陶瓷藝術作品,廣受好評,被譽為“國禮藝術大師”。他將高雅的刻瓷藝術帶到唐山,和唐山陶瓷大師范有祥、畢南海等結下深厚友誼。兩地頂尖高手一起切磋技藝,參展、互訪、交流,頻頻來往于淄博唐山兩地。他還收了土生土長的唐山人李小剛為徒,毫無保留地教授他刻瓷技藝。長他幾歲的李小剛跟他學藝十幾年,學到了一手絕活兒。
2016年,第25屆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在唐山召開,陶玉玲、葛存壯、梁信、謝芳四位老藝術家獲得終身成就獎,機緣巧合,幾位老藝術家的獎品,就是王一君創(chuàng)作的以雞為題材的《吉語·通福》瓷盤。
“雞有五德:文、武、勇、仁、信,借此表達對老藝術家的崇敬之情。同時也想為唐山做點貢獻。”王一君說。
伴著唐山陶博會一路走來,王一君在藝術走向成熟的同時,也感受到唐山陶瓷這些年的變化。他回憶說,第一次參展時,唐山藝術瓷所占比例很小,如今,不僅唐山骨質瓷享譽國內外,藝術瓷也羽翼豐滿,與衛(wèi)生瓷、日用瓷三分天下。他為北方瓷都的變化感到驕傲和自豪。他說他已經(jīng)深深愛上了唐山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