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晚期玉器的一大特點,是動物形玉雕的流行。商代動物造型玉雕,依然延續(xù)著新石器時代晚期以來塑造神異動物的傳統(tǒng)。龍、鳳、怪鳥、怪獸和怪鳥負(fù)龍等神異動物形象,雖然所占比重不大,但它們用料考究,精雕細(xì)琢,造型優(yōu)美,充分顯示出商代玉工卓越的想象力與精湛的技巧。
殷墟婦好墓出土了多件玉龍,大多為圓玦形卷曲蟠龍,角多見商代首創(chuàng)的瓶狀粗角,口多呈星形,身軀部分往往飾有變形卷云紋或菱形紋。怪鳥、怪獸則多為圓雕,或鳥頭上配盤角,或獸頭鳥身,形象詭異。
商代動物形玉雕更流行寫實性的動物形象,無論長方立體或近似立方體、圓柱體的圓雕,還是扁薄環(huán)形、長方形或近似方形的片狀浮雕,大多形象逼真。所塑造的動物有禽、獸、魚、蛙和昆蟲等。
在千姿百態(tài)的寫實性動物形玉雕中,以塑造動物側(cè)面形象的扁平片狀動物玉雕居多。其中,發(fā)現(xiàn)最多的是玉魚,僅婦好墓就出土75件,分大小兩類。大者長度5厘米以上,制作較精,眼、嘴、鰓、鰭、尾甚至鱗均細(xì)細(xì)琢刻,有直身與彎曲拱身兩型,彎曲拱身玉魚宛如魚兒自水中躍出,動感十足。而長度5厘米以下的小玉魚,以直身為主,雕琢粗簡。
鳥類也是片狀玉雕動物中常見的形象,玉鳥眼形殷墟早期多見“臣”字眼,晚期則多見圈狀圓眼。圓眼先用斜刀法把眼部琢削成微凸的圓形,然后撒上細(xì)砂慢慢碾磨而成,所以很有神采。
片狀玉雕魚與鳥的尾部,還常被延長并在末端琢磨出斜刃,這種將魚、鳥等動物作為柄部的玉刻刀,是商代獨有的器形。
商代的圓雕寫實性動物,強調(diào)突出動物的形體特征,象的長鼻、虎的利齒、羊的盤角、熊的尖嘴、鷹鸮的勾喙、螳螂的刀足等,姿態(tài)各異,近乎神似。
婦好墓一件圓雕玉虎,作匍匐行進狀,張口露齒,“臣”字眼,方豎耳,拱背垂尾,尾尖上卷,腹部飾雙勾卷云紋,輪廓方折,紋飾剛直,姿態(tài)威猛,令人望而生畏。
商代動物形玉雕的紋飾,往往因表現(xiàn)對象的差異而有所變化,如龍身多選用變形云紋或菱形紋,虎等獸類腹部多用變形云紋或絨毛紋,鳥類翅膀多用大螺旋紋,身軀則用變形云紋,但以“雙勾線”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的紋飾,千變不離其宗,均淋漓盡致地營造出了剪影式的圖案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