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玩具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仰韶文化遺址的兒童墓葬中,就出土有陶雞、陶狗,后經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民俗學家考證,這些小陶雞、陶狗就是最早的兒童玩具,是兒童們生前喜愛的小動物。在馬家窯、馬廠文化遺址,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有彩陶時期的各種動物和器物模型。到了漢代,早期青瓷中出現了瓷質的動物玩具,隨后的唐宋之際是中國古代陶瓷玩具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明清以后,泥質、木質、布質、竹質等各種民俗玩具逐漸增多,陶瓷玩具逐漸減少。余姚河姆渡遺址也曾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鵝蛋形陶塤,就是最早發(fā)現能吹出音樂的玩具。新石器時代的磁山文化也是8000年的歷史泥玩具有捏塑與燒制的兩種,瓷玩具要比其他瓷器更難燒制歷史悠久,大汶口發(fā)掘的陶豬也是一件焙燒過的泥玩具,距今5500年的歷史,瓷塑玩具系列是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大花園里的一朵奇葩。
泥塑就是玩具中的始祖,新石器時代就有泥制或陶制的雕塑,單孔和三孔。造型上有杏核或桃核形、人物形、獸面形、飛禽形、蟾蜍形等,多在頭上、背上留有一個或兩個孔,一吹就響,注入水后更能長時間發(fā)出吱吱的聲響,并能不斷吐出水泡。哨子玩具是民間吟唱泥土之歌的工具,是用泥土塑造的愛心。商代的陶塤,兩漢時期的陶俑,魏晉南北朝時期陶塑玩具已十分普遍。唐代受藝術繁榮的影響,面瓷塑玩具更趨于成熟和完美,并涌現了一大批雕塑藝人及著名的泥塑大師。宋代是我國瓷塑玩具生產的繁榮時期,各窯口普遍燒制,各地還出現了專營玩具的集市和挑擔沿街叫賣玩具的貨郎。元代瓷塑玩具生產逐漸走向衰落,玩具的質量和品種遠不及唐宋時期豐富多彩。到了明清時代,瓷塑玩具生產便逐步被其它種類的玩具取代,是大自然的精靈和人間吉祥美好的象征。
古代瓷塑玩具是古陶瓷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于了解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民俗、藝術,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古代玩具對人文、歷史以及動、植物生態(tài)演化甚至文學、美學、聲學、力學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這些古代玩具大部分以寫實為主,有些起初記錄了當時動、植物以及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泥塑是原始的啟蒙工具,也是一種教具。它讓兒童在玩泥中增長智慧。泥塑世代相傳,千百年來的泥土藝術,澆灌了一代又一代的心靈,啟蒙了一輩又一輩人的智慧,代代輩輩積淀了人們心里的內涵和民族文化的意蘊,折射出璀璨的民族文化之光。在嬰兒尚未出世之前,長輩就已開始利用玩具召喚新生命,開發(fā)智力,潛移默化地陶冶兒童情操。陶瓷玩具在以往的陶瓷史、玩具史、雕塑史中很少涉及,即使保留一些兒童玩具題材的內容,也都零星散亂。因此,系統的瓷塑玩具的收集、整理、研究在我國基本上還是個空白。宋代最為普及的泥玩具是“磨喝樂”,在農歷七月七日之前大量上市,小孩子們都買回去“乞巧”。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磨喝樂是一個小胖娃娃,穿著紅背心,系著青紗裙子,手里拿著一枝荷花或荷葉,相貌端莊十分可愛。磨喝樂在當時不僅是普通人家孩子玩耍的主要玩具,也是皇室貴族孩子玩具之一。東漢的中后期就有了青瓷,主要的燒制地域是浙江地區(qū),但是從記載上看,東漢時期的瓷質玩具是非常稀少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青瓷的燒造技術日趨成熟,并開始大量燒造,主要為南方地區(qū)的窯口為代表,江浙一帶為中心向四周發(fā)展。青瓷的發(fā)展也帶動了瓷質玩具的發(fā)展。此時,瓷質玩具也開始增多。浙江越窯燒制的小動物瓷質玩具,瓷土比較細膩,工藝也非常講究,釉面平滑光亮,一般為富貴人家享用,在當時價格就很高。
隋唐時期,陶瓷玩具在延續(xù)兩晉、北魏優(yōu)良陶瓷傳統下,又有了更大的發(fā)展。國家統一,政治開明、經濟發(fā)達大大推動了市場的繁榮,在制瓷方面廣泛使用匣缽裝制產品進行燒制,其產品更加溫潤透亮,深受皇家貴族和文人墨客的青睞,同時白釉、唐三彩低溫釉的出現也加大了陶瓷玩具的豐富性。陜西省博物館收藏的隋代“李小孩墓”隨葬品中就有陶瓷玩具多件,有小動物、小人物娃娃、小簸箕等,制作非常精細,但是造型顯得很拘謹、生硬、嚴肅有余,活潑不夠。
受中原地區(qū)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發(fā)達的影響、唐代的主要燒制陶瓷的窯口大都集中在北方中原一帶,陜西的耀州窯、河南鞏縣窯、當陽峪窯,相州窯,江西景德鎮(zhèn)窯,河北的邢窯、磁州窯、山東的淄博窯,以及湖南的長沙窯,四川邛窯。此時不同窯口所產的玩具作品,在燒造工藝和藝術風格等方面都存在著或多或少差異。如河南黃治窯的三彩陶玩具,造型在寫實基礎上作夸張,黃、綠、藍。白等彩釉相互交融,視覺效果燦爛奪目。而湖南長沙窯的青釉彩繪瓷玩具,造型要夸張得多,并用褐、綠等色釉作點、線或塊狀裝飾,以增強作品形象的生動性和可觀性。河南安陽的白釉點彩瓷玩具的特點是小巧精致,大多數每件只有2—6厘米高,純手工捏制的形象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河南當陽峪窯的玩具最為精制可與定窯玩具相媲美。這些陶瓷小動物、任務指示各個窯口的副產品,為了節(jié)約空間,陶瓷巧匠把這些信手捏制或者翻模制作的陶瓷小動物用來填補空余匣缽窯位和其他的窯位與陶瓷器皿一起焙燒。瓷商店主也常把這些陶瓷玩具放在筐內,隨時取出幾件送給帶著孩子來買東西的顧客,這是一種招徠顧客的方式,也是一種特有的民間風俗。古代民間陶瓷玩具是智慧、藝術的結晶,是社會發(fā)展不可忽視的 動力。一件鄉(xiāng)土玩具,往往使上了年歲的人激動不已,仿佛又能回到童年時光,勾起了許多甜蜜的回憶。每個人對童年都有不同的戀想和懷念 ,記得我們小時候玩過:抓石子、摔泥炮、打面包、火柴槍、翻花繩、拉拉扣,大部分玩具都是自制的,沒有今日的豐富多彩。特別是摔泥炮,隨著一聲脆響,泥點就會飛到臉上,引來一片歡笑。
隨著近代工業(yè)的興起,西方制造的動力玩具、機械玩具,給玩具制業(yè)注入了活力。各種機械化生產的飛機火車,加上動態(tài)和聲音,芭比娃娃、音樂地毯、滑板車、變形金剛、聲控搖控的氣車摩托,使玩具更具魅力。而面對家長的是繁忙而無暇顧及兒童們身心成長;面對著削弱人與人之間熱情的分隔式的高樓大廈;面對著沉迷于電腦虛擬化,導致了情感沙漠化,不斷地沖擊和動搖著人之初那友善、真摯的原始面貌。使玩物喪志者呈上升趨勢。兒童食品袋里的玩具,仍有不衛(wèi)生影響健康的因素;沉迷電腦游戲的少年,通宵達旦荒廢學業(yè),無資便盜,猝死機旁屢有發(fā)生;貪玩好賭者,輸了金錢輸了人生,可仍然有人再賭。在高科技玩具面前,我們失去很多,在玩高科技玩具的同時,不妨走進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了解民間玩具,培養(yǎng)對民間藝術的興趣愛好,提高藝術鑒賞力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中國的民間玩具越來越受重視和關注,各種具有民俗意義的工藝玩具已成為各地主要的旅游品,甚至在世界都有極高的聲譽。
民間陶瓷玩具是速朽的藝術,它被隨玩隨丟,自生自滅,歷來不受珍視,民間陶瓷玩具又是不朽的藝術,它繁衍發(fā)展,傳承不絕,源遠流長,化身萬千。其中不少至今尚存的精品杰作,依然洋溢著藝術的魅力,仍能讓人從中獲得審美的滿足。陶瓷玩具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曾給一代代的孩子們帶來過許多溫暖,歡愉和啟迪,這些美好的感受伴隨著我們的童年時光,留在我們記憶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