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修坯。
張金溪查看新產品寶藍金斑系列茶具。
東南網(wǎng)4月21日訊(通訊員 王雙季 本網(wǎng)記者 潘賢利)“由于走特色之路,產品的銷路也就容易打開。”德化縣大元陶瓷公司總經(jīng)理張金溪指著展廳墻上的中國地圖說,每插上一面小紅旗就指那個地方有銷售他們的產品。近日,在該公司里,記者見到地圖上的各大城市上都插著一面小紅旗。張金溪說,現(xiàn)在他的經(jīng)銷商,已經(jīng)遍布全國各大城市,今年產值有望比往年得到較大的提高。
來到公司琳瑯滿目的瓷器展廳內,張金溪向記者展示了他的新產品寶藍金斑玄機壺。只見壺身藍寶石般的釉色,釉面上不規(guī)則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金色斑點,看起來好像夜晚湛藍的天空布滿繁星。有趣的是,不是熟悉的人操作,壺里的茶水就倒不出來。張金溪介紹,這就是玄機壺的玄機所在,只有壺蓋的出氣孔對準壺身的小孔,才能出水,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實用新型專利,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茶水易自動流出、壺蓋易掉落等問題。在泡茶時,因為茶壺的密封性好,有鎖香、絕塵功能,閑暇時還可以用于把玩。
“這種釉水叫金斑天目,屬于天目釉范疇,在宋代很有名氣,近年來才得以復興,臺灣對天目釉的研究比大陸要早一些。”在學習臺灣先進的理念與經(jīng)驗的基礎上,張金溪研發(fā)了寶藍金斑、孔雀金斑系列天目釉,同時又將其與傳統(tǒng)跳刀工藝結合起來,生產出獨具特色的茶具。
參與研發(fā)生產的還有張金溪的哥哥張金圳,張氏兩兄弟都是張氏跳刀第36代傳人。他們出生于德化縣龍潯鎮(zhèn)高陽村,從小接觸陶瓷,十幾歲時被張氏跳刀第35代傳人張金?粗,開始拜師學習張氏跳刀基礎技法。20多年來,他們熟練掌握了張氏跳刀技藝,2011年在德化縣城關創(chuàng)辦張氏跳刀工作室。為了進一步鞏固和發(fā)揚張氏跳刀技藝,他們還先后赴北京、上海、臺灣等地拜師訪友,受到徐朝興、徐曉峰等大師、學者的精心指點。“我們想把張氏跳刀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來了解這項工藝。”張金圳說。
在生產車間里看到,張金圳正在運用跳刀工藝制作陶瓷杯子,只見陶瓷坯體在轉盤上快速轉動著,他們手中的跳刀從杯底層層遞進一直延伸到杯口,一氣呵成,杯體紋路疏密有序,猶如一圈圈的年輪。
待坯體晾干后,施上寶藍金斑或孔雀金斑天目釉,再經(jīng)過1300攝氏度高溫的煅燒,一個個或大或小的瓷杯、瓷壺便新鮮出爐。杯外跳刀紋路精美有序,獨具匠心;杯里釉面光潔細膩,色彩斑斕絢麗。
據(jù)了解,跳刀曾與彩陶、繩印、色釉、青花等眾多技法一同并稱為中國古陶瓷裝飾技藝,在我國陶瓷歷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為高古瓷裝飾技法。但由于歷史遺物較為稀少及失傳已久,今日國人難得一見,即使在業(yè)界,也很少有人了解。“這一特色產品也讓寶藍金斑跳刀茶具走俏市場,產值不斷得到提高。”張金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