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瓷中佳趣——明清官窯展覽”宣布啟動。展覽將于11月11—13日在中國嘉德2015秋拍預展現(xiàn)場呈現(xiàn),50余件明清官窯佳器匯集一堂,將為預展增添一道靚麗的色彩。
活動現(xiàn)場,佳趣雅集執(zhí)行理事張志、學術(shù)顧問金立言和梁曉新,向到場嘉賓介紹了本次“瓷中佳趣——明清官窯展覽”的相關(guān)情況及重點展品。隨后,中國嘉德陶瓷部總經(jīng)理劉越還向與會嘉賓介紹了部分即將亮相嘉德秋拍的精彩拍品。活動開始前,著名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呂成龍奉獻了《略談如何欣賞中國古陶瓷鑒賞》精彩講座。
本次“瓷中佳趣——明清官窯展覽”由佳趣雅集和中國嘉德聯(lián)合舉辦,將展出佳趣雅集會員們收藏的50余件明清官窯佳器。這些藏品或紋飾反映出宮廷信仰,或工藝彰顯出技術(shù)特色,或釉色折射出時代氣息,或傳承勾勒出遞藏軌跡。器物雖小,卻各有可觀;數(shù)量不多,亦佳趣滿堂。
明初于景德鎮(zhèn)置御器廠以來,官窯瓷器一直由宮廷委派督陶官專門負責燒造,器型、紋飾亦嚴格遵循朝廷所頒“官樣”操作,一絲不茍,代表了明清瓷器藝術(shù)的最高水準。本次展覽由“宮廷信仰之趣”、“文房清玩之趣”、“工藝技術(shù)之趣”、“仿古創(chuàng)新之趣”、“遞藏傳承之趣”五部分組成,每一板塊皆以學術(shù)為先導,集納了具有代表性的官窯佳器。
一、宮廷信仰之趣
“他哭著說:我的主!你是萬能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你使得我成為萬民之主,你賦予我殺生之權(quán),我竭盡全力,小心謹慎,履行我的職責。我的所作所為,你全知道。” ——阿里?阿克巴爾《中國紀行》
用波斯語寫成的《中國紀行》完成于十六世紀初,正好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中東穆斯林阿里?阿克巴爾隨商隊來到中國,記載了所見所聞,包括皇帝朱厚照去清真寺叩拜真主的事跡,令人稱奇。武宗的宗教信仰到底如何?是否真的皈依了伊斯蘭教?檢閱各類史料,并無法得出肯定的答案,但傳世的正德官窯中,卻有不少帶有阿拉伯文及波斯文裝飾的青花瓷器,其中的立件大器,如北京首都博物館與香港懷海堂各藏一靈芝紋青花罐,交映生輝。本次展覽中的青花阿拉伯文金鐘碗,也是彰顯此時期宮廷信仰的重要文物,器身銘文翻譯為:“真主慈憫的阿里說,你應當取用潔凈的,摒棄污濁的”。有研究者指出,以上內(nèi)容說的就是“清真”的定義,而且若為飲食用器,此碗必定盛放清真食品。
青花阿拉伯文金鐘碗青花阿拉伯文金鐘碗
二、文房清玩之趣
“青花白地海水頂妝玲瓏三龍山水五彩玲瓏山水筆架”——王宗沐《江西省大志》
以上記載出自《江西省大志》卷七“陶書?供御”,說的正是萬歷二十年的一項官窯,即本展中的萬歷青花鏤空五龍筆架相類作品。研究明晚期景德鎮(zhèn)瓷器,上記文獻非常重要,收錄了嘉靖、隆慶、萬歷三朝所頒發(fā)的瓷器“官樣”數(shù)百種,很多可與傳世品相互印證,對了解晚明三朝官窯器的燒造年份、原始名稱等提供了可靠依 據(jù)。本展中一件嘉靖海水翼龍紋罐,即與《江西省大志》中所記嘉靖二十四年的“青花白地八瓣海水飛龍花樣罐”相吻合,實物與文獻互為佐證,難能可貴。
有明一代至為珍罕的官窯文房清玩——宣德青花蔓草紋筆無疑是宣德皇帝座右之重器。宣宗太平天子,留心文藝,書法繪畫皆具造詣,景德鎮(zhèn)官窯亦盛極一時,備受世人稱道。官窯瓷器中,最能反映宣宗宮廷生活多姿多彩、機暇之余怡情翰
墨鳥蟲的無疑是各種紋飾的蟋蟀罐、多樣造型的鳥食罐以及香爐、硯滴、筆管等瓷制文玩,件件新穎奇巧,獨步一時。宣德官窯的成就,正如碩學劉新園所言“宣德官窯在明代諸文人心目中均極完美,其藝術(shù)價值與宋代最名貴的汝窯相等,為宋代定窯不能望其項背。當代窯器,能得到習慣于‘厚古薄今’乃至‘是古非今’的當代文人們的這種評價,是極其罕見的”。
宣德青花蔓草紋筆宣德青花蔓草紋筆
三、工藝技術(shù)之趣
“看他吹釉似吹簫,小管蒙紗蘸不澆。坯上周遮無滲漏,此中元氣要人調(diào)。”——龔鉽《景德鎮(zhèn)陶歌》
康熙朝紅釉的成就一向為人津津樂道,豇豆紅、郎窯紅、霽紅別具特色,各領(lǐng)風騷。其中,豇豆紅釉問世之時即贏得滿堂喝彩,溢美之辭不絕于書。燒造年代雖有康熙晚期之說,但據(jù)多位學者研究,其底款與燒造于康熙中期的多件長篇詩賦筆筒之年款書體如出一轍,可證當為康熙中期臧窯所出,即《景德鎮(zhèn)陶錄》中的所謂“吹紅”。一個“吹”字道名工藝手法,竹筒一節(jié),一端蒙以細紗,蘸釉后,于另一端用口吹釉于坯面,反復多次使坯表罩上一層厚度均勻的釉,吹釉遍數(shù)視器物大小而定,少則數(shù)遍,多至十余遍。乍聽起來,似乎很費功夫,但較之刷釉、蘸釉、蕩釉等方法,吹釉其實更易掌控,也使成品更為美觀。直至今日,這種古老的技藝仍在景德鎮(zhèn)的大小作坊中廣泛使用。豇豆紅釉素以紅中帶綠著稱,根據(jù)最終發(fā)色效果,美其名曰“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臉”等。本次展覽中包括引人注目的豇豆紅釉菊瓣瓶、太白尊、鏜鑼洗和印泥盒,便形象地演繹了這些形容,至于究竟是三月里的桃花,還是美人微醺后的嬌容,亦或嬌嫩的娃娃臉蛋,恐怕還得憑借藏家的慧眼及靈犀才能一錘定音。
豇豆紅釉菊瓣瓶、太白尊、鏜鑼洗和印泥盒豇豆紅釉菊瓣瓶、太白尊、鏜鑼洗和印泥盒
四、仿古創(chuàng)新之趣
“官汝稱名品,新瓶制更嘉。”——愛新覺羅?弘歷《詠掛瓶》
自滿洲的馬蹄踏入山海關(guān)那刻起,游獵文化便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紫禁城的宮廷生活。入關(guān)以后,盡管不用再像先祖那樣常年于馬背上奔波,大清的統(tǒng)治者們卻依然時刻不忘民族本色,每年的圍獵活動一直是宮廷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行圍狩獵,不僅秉持自身民族驍勇善戰(zhàn)的特性,也維系了滿蒙之間的聯(lián)盟。清宮中珍藏若干帝王指導并參與圍獵活動的畫像,無不昭示著這個馬背民族的特性,而將這些圖像移植于瓷器之上,堪稱此時的創(chuàng)新之舉。展覽中有一件重要的乾隆朝洋彩描金皇家狩獵圖御制詩夔耳葫蘆形壁瓶,其腹部所繪正是一幅狩獵圖,這幅圖像或以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郎世寧所繪“乾隆皇帝哨鹿圖”為底本,展現(xiàn)了帝王圍獵的場景,開光內(nèi)御制詩亦與之呼應,裝飾華麗典雅,為一件具重要意義的御制瓷器。壁瓶,也稱“轎瓶”,明代即有,乾隆時改前朝厚重為纖巧,施以華麗紋飾,深得乾隆帝鐘愛,《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即收錄七首詠掛瓶詩。據(jù)清檔記載,乾隆帝不僅親自作詩,還令御窯廠將詩作臨摹于壁瓶之上,標新立異,本次展覽中另一件乾隆黃地礬紅蝠紋御題詩夔耳壁瓶,其上所書御題詩正是廣為人知的《詠掛瓶》。
盛清康雍乾三帝對傳統(tǒng)漢文化的追慕與效仿素來聞名,這一點在官窯瓷器中反映尤多。唐英是歷史上最具知名度的督陶官,在其成書于雍正十三年的《陶成紀事碑》中,仿古釉色是一大亮點,主要有鐵骨官釉、哥釉、無紋汝釉、鈞釉、定釉、龍泉釉等。展覽呈現(xiàn)數(shù)件佳例,雍正仿哥窯紙槌瓶,釉面冰裂窯火天成,與記載中的“仿鐵骨哥釉”相吻合,而小器大開片的外觀,也符合人們對哥釉的鑒賞喜好。雍正仿官釉球形花插極為少見,是“仿鐵骨大觀釉”的代表。仿汝釉六方花盆釉質(zhì)肥厚,沒有前述仿哥、仿官釉之細密開片,應為《陶成紀事碑》中所記“無紋汝釉”。受雍正帝的影響,乾隆對宋代釉色也偏愛有加,乾隆仿汝釉桃形洗釉面滿開細紋,底有六枚支釘痕,釉色及工藝均來自汝窯,同式洗尚見仿哥、仿官等不同品種,反映了乾隆帝對仿古的極大興趣。
五、遞藏傳承之趣
從前,文化圈里的藝術(shù)家、學者、館員、收藏家、美術(shù)商、代理人等似乎都是各司其職。現(xiàn)在,時過境遷,各個角色之間已非涇渭分明,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轉(zhuǎn)變。——Huge Moss《水松石山房自序》
說到遞藏傳承,本次“瓷中佳趣”的展品基本上涉及了近代所有以鑒賞瓷器而聞名的中外藏家,來歷顯赫的官窯重器不勝枚舉。
從愛新覺羅家族舊藏的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大盤羅列下來,仇炎之抗希齋的康熙豇豆紅鏜鑼洗、盧芹齋經(jīng)手之宣德青花筆、戴福葆置于座右的雍正官釉球形花插、徐展堂愛玩之康熙豇豆紅菊瓣瓶、康熙釉里紅五彩馬蹄形水丞、雍正青花蓮池行龍紋渣斗以及張宗憲云海閣掌間把玩的乾隆粉青釉印花成對小洗等,琳瑯滿目。
盛世收藏,珍寶歸途。近年自海外回流的重器則有曾經(jīng)陳列于英國放山居豪宅中的乾隆洋彩花盆一對、鎮(zhèn)座在美國富紳 Alfred Chester Beatty 客廳中的正統(tǒng)官窯青花纏枝蓮紋大罐、英國單色釉巨擎 E. T. Hall 展柜中的康熙白釉祥云紋馬蹄尊、瑞士玫茵堂所珍愛的萬歷五彩官人樂舞圖圍棋罐以及東瀛遺珠——源自日本百年老店繭山龍泉堂的萬歷青花仙人獻壽圖罐及益清閣寶藏多年的雍正紅釉小水丞。
萬歷五彩官人樂舞圖圍棋罐
“真、精、新、稀”一直是鑒賞收藏的不二法門,而在當今,“流傳有序”這一項內(nèi)容越來越受重視,因為厚重的傳承過程不僅是去偽存真的可靠依據(jù),更為藝
術(shù)名品錦上添花。長江后浪推前浪,佳趣雅集諸位都是熱愛瓷器的同好之士,遞藏文物,傳承文化,皆愿盡綿薄之力。
時值北京金秋時節(jié),天高氣爽,有朋自遠方來,于中國嘉德賞瓷中佳趣,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