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官窯遺址,位于長沙市望城區(qū)銅官鎮(zhèn)至石諸湖一帶,南距長沙城27公里,北與聞名遐邇的銅官陶城相接,東依連綿的山丘,面臨湘江。長沙銅官窯是中國唐朝彩瓷的發(fā)源地。遺址面積30萬平方米,從銅官鎮(zhèn)至石諸湖,沿湘江東岸十里河濱,已發(fā)現(xiàn)唐代燒窯遺址19處,面積最小的約300多平方米,最大的過萬余平方米,堆積厚度最薄為0.4米,最厚約4米。1972年9月1日和1983年10月10日兩次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1月14日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湖南省古遺址中唯一的文物保護單位。
唐宋代南方瓷窯。位于今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qū)丁字鎮(zhèn)彩陶源村。亦稱"長沙窯"。產品主要是青瓷,生活用具種類很多。釉色有青、黃、白等色。并首創(chuàng)釉下彩器和在瓷器上彩繪的裝飾技法,即在青釉下用褐色或綠色斑點組成幾何圖案,在白釉或青黃釉下用筆繪云彩和幾何紋。此外 ,還有模塑貼花、印花、刻花、堆花等裝飾。造型有壺、瓶、杯、盤、碗、燈和生動可愛的鳥、獅、豬、魚、青蛙等玩具。明代以后,銅官窯所產有大缸、酒甕和廣缽、茶壺等日用陶器。建國初期,以產綠釉、黃釉陶器為主,有水罐、壺等。以印坯和拉坯法成形,印坯模上刻有花紋,成型和印花一次完成。1966年后,發(fā)展較快,新增棗紅、黑紅等色釉。1976年,創(chuàng)制了炻瓷成套餐、茶具,胎質細膩,釉面光滑,機械強度高,有咖啡、谷黃、米白、紫金、淺藍等釉色,飾以各種花邊,亦有絲網(wǎng)貼花、印花、釉下復色彩繪等。【圖為三彩瓷壺(銅官窯遺址出土)】
唐代名窯。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qū)丁字鎮(zhèn)彩陶源村。亦稱"長沙窯"。明代以后,銅官窯所產有大缸、酒甕和廣缽、茶壺等日用陶器。建國初期,以產綠釉、黃釉陶器為主.
公元八世紀。唐代經歷過開元天寶盛世之后,"春夜喜雨"進入"落花時節(jié)":安史之亂轟然火起。
此時,長沙銅官,在一片丘陵起伏的古城村,遠近燃起沖天大火。窯工們依山挖出龍形的窯場,用山柴燒制瓷器。這一燒,成就了永不磨滅的長沙窯,長沙窯又成為世界釉下彩的創(chuàng)燒地,開創(chuàng)著陶瓷業(yè)一個偉大的時代。
此前,世間只有青、白單色瓷器,而長沙窯的技工們在瓷器上創(chuàng)立了釉下多種色調,尤其是紅色。紅色在唐代于長沙窯驚現(xiàn),雖然極少,也許偶然,但畢竟是堂堂正正地誕生了。長沙窯當時生產的器皿書法著詩詞、諺語、廣告。前幾年,文博前輩蕭湘老師曾著《唐詩的棄兒》專門研究長沙窯瓷器上的詩詞。讀后令人眼界大開,耳目一新。蕭湘老師因此成為中國瓷詩首席知音。
長沙窯瓷器制作工藝有壓花彩繪,彩繪作品題才多樣。尤其令人奇怪的是在這個孤陋寡聞的古城村一帶,生產了許多反映北方生活和西亞文化的瓷器。如駱駝大象胡人騎射。瓷器上用阿拉伯文寫著"真主真?zhèn)ゴ?quot;。當時的長沙窯瓷器是從湘江起航進入洞庭湖順長江出海遠達非洲?梢娫谔拼,長沙已連接通往南亞北非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歐西歐先后發(fā)現(xiàn)長沙窯瓷器,成為友好交往的千年鐵證。
長沙窯在唐代末期面對外地如越窯、邢窯等地的瓷器總是揚長避短。比如窯工們在胎土不如別的廠家時,生產市場沒有的瓷玩具,生產湖區(qū)勞作生活的小件產品如網(wǎng)墜油燈。且能按用戶要求隨意制作,始終走著一條人無我有,特別便宜的生產銷售路線。在市場上生機盎然紅紅火火。一點也不虛驕,一點也不執(zhí)拗,表現(xiàn)著靈活實際的智慧。主要成就長沙銅官窯的主要成就是釉下彩繪取得了巨大突破,改變了過去傳統(tǒng)的單色釉和刻、劃花或貼花工藝,為后世瓷器的裝飾開辟了新的途徑。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長沙銅官窯器大量采用文字作裝飾,這在當時是一大創(chuàng)舉。本網(wǎng)所展示的唐長沙銅官窯詩文執(zhí)壺,其正面草書"人有方寸之心,必不求于名利"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唐人墨跡流傳至今的少之又少,可在許多長沙銅官窯器物上特別是長沙銅官窯執(zhí)壺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唐人筆跡,這對當代學者研究唐代文字甚至唐代社會生活史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