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傳釉里紅瓷器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還緣于一次偶然的巧合,說是元代銅匠圍著粘有銅屑的圍裙,到窯廠找繪制瓷器的藝匠聊天時,把銅屑抖落在成型瓷器未干的坯面上了,因銅屑粉末顆粒細(xì)微,難以肉眼觀察得到,所以蘸釉水時也未被工匠發(fā)現(xiàn)和處理,后入窯經(jīng)1350度高溫?zé)魄嗷ù傻耐瑫r,粘了銅屑器皿部位也還原氣氛燒制成帶有暈散的紅色,幸運(yùn)的是這種銅元素要還原成紅色的溫度要求幾乎與青花一致,經(jīng)追究,發(fā)現(xiàn)這種紅色即為銅匠圍裙上的銅屑所致,就這樣,一種釉下彩瓷器的新品種——“青花釉里紅”就這樣問世了。
明清紅釉瓷器主要有兩大類:
一是鮮紅釉瓷器
屬于釉下彩,名稱叫法有所不同,有寶石紅、宣燒、醉紅、大紅、祭紅、霽紅、積紅、極紅等。永宣鮮紅釉瓷器的特點(diǎn)是釉層不流不裂,色調(diào)莊重肅穆、深沉安定,由于釉層垂流使瓷器口沿和突出之處露白,俗稱“燈草口”。永樂紅釉器的胎、釉相對較薄,色澤光亮鮮明。宣德器胎、釉比永樂厚,釉層厚度約為永樂的兩倍,釉面光澤度相比減弱,溫潤感明顯增強(qiáng),紅釉中似有茸毛。景德鎮(zhèn)朱山近些年曾出土有宣德鮮紅釉暗花梅瓶,釉面稍有垂流,但不過足,足邊整齊。足邊積釉處、紋飾邊緣處,紅中現(xiàn)青灰色,這是宣德特有的“青蝦之背”顏色。宣德紅釉器款識有白釉下的青花雙圈款和暗刻雙圈款兩種,在歷代紅釉器中唯有宣德紅釉瓷器的玉質(zhì)感最強(qiáng),燒得好的紅釉器會像紅寶石一樣漂亮、迷人。明代紅釉的配方里含有鮮紅土,到了嘉靖時鮮紅土已開采殆盡,只能改燒礬紅器。故明代人田藝衡記載:宣德之貴,今與汝敵,而永樂、成化也以此重矣。明后期宣德官窯瓷器的價格已接近宋代名窯瓷器。
二是釉里紅瓷器
屬于釉下彩,顏色多為暗紅。唐代就有雛形,始盛于元代,主要以銅為呈色劑,在瓷胎上繪紋飾,罩以透明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從元代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間,由于燒造的火候難以掌握,燒成的釉里紅呈色多不穩(wěn)定,常有苔綠斑點(diǎn)和燒飛燒黑的現(xiàn)象。直到雍乾兩朝才能較好地掌控窯溫,燒出的釉里紅大多紅色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