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眾嘉賓于開幕禮上剪綵\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記者劉毅、實習記者卞卡。報道:“法國五月”之“帝王的瓷器:法國塞夫爾國家陶瓷製造局特展”正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舉辦,展覽匯聚逾一百二十件塞夫爾製造局的藝術創(chuàng)作,F場展品從十八世紀的花瓶到現當代餐具,從精小飾件到大型瓶藝作品,觀眾可從中一窺“塞夫爾款”(奢侈金、極深藍、純凈白)工藝之精妙。展覽開幕禮于昨日舉行。
法國文化與中國特色
是次展覽由塞夫爾國家陶瓷美術館策展人Sonia Banting、杜夢堂藝廊創(chuàng)始人皮耶.杜夢堂(Pierre Dumonteil)與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總監(jiān)羅諾德(Florian Knothe)聯合策展。展出塞夫爾國家陶瓷製造局(十八世紀時為法國皇家陶瓷製造廠)在近三百年歷史中製作的精美陶瓷,共分九個主題,包括藍、白、金、優(yōu)雅線條、極致裝飾等。
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雅諾于開幕禮上致辭時表示,塞夫爾陶瓷工藝可謂既傳統(tǒng)又當代,這次展覽展出作品,更是件件精品,可彰顯法國文化特色。個別展品更可感受到中國元素對于塞夫爾藝術家們的影響,法國設計大師們融合中國的瓷器特點,以此為法國的歷代君王提供最精美的宮廷瓷器。這次展出的部分展品,亦可看出中國的設計元素。
塞夫爾製造局的起源可追溯至一七四○年萬塞訥鎮(zhèn)塔樓中的瓷器工坊,當時歐洲各地的瓷廠都爭相尋找中國瓷器工藝的秘密,但在發(fā)現瓷器原料之一的高嶺土后,卻只能拙劣模仿,通過燒煉磨碎混和的黏土與白玻璃以製成所謂的“軟瓷”。工坊很快就掌握胚瓷的原白,甚至在一七五二年即可去除小型瓷塑表面的釉料,來凸顯精巧的打磨工藝,瓷胚也由此誕生。塞夫爾繼續(xù)潛心創(chuàng)造軟瓷與瓷胚,一七六八年在法國利摩日附近的Saint-Yrieix-la-Perche發(fā)現高嶺土后,更掌握了硬瓷的工藝。從此,這原白在藝術家的塑造下,加上藍與金的相互映襯,不斷為陶瓷本身增光添彩。
特色“塞夫爾藍”
在“白之矜貴非凡”展區(qū)中有造型俏皮的丘比特、以人臉為造型的咖啡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總監(jiān)羅諾德說:“其中酷斯.弗朗.約瑟力治製作的瓷器《中國帝王》,是以乾隆為原型雕成,有趣的是,該雕塑中的乾隆造型卻不像一個中國人,而是深具西方人的形象特色。”
“藍色在十八世紀的歐洲廣受追捧。它曾被視為充滿異國情調的東方色彩,是稀有寶物,同時也是科學引導下啟蒙運動的象徵性色彩,在牛頓三棱鏡中又被賦予更豐富的可能性。”羅諾德表示。他續(xù)說,塞夫爾的色盤擁有變化無窮的藍色韻律,其中一七七八年被定義的“塞夫爾藍”,即是用大火將一層薄釉燒至一百三十六度時,藍色退卻為瑪瑙藍,不規(guī)則的上釉則能燒出云幻藍色,而當瓷器上三層釉時,就能看到製造局的標誌性“藍”。
塞夫爾國家陶瓷製造局執(zhí)行總裁羅曼‧莎爾法蒂指?一件于一八○八年製作的盤子作品《Plate with Egyptian Decoration》時說,這件盤子邊緣的金色圖像是象徵古老宗教的圖騰,但盤中畫卻是西方的現代古堡,傳統(tǒng)與當代在這一件工藝品中交匯。
“帝王的瓷器:法國塞夫爾國家陶瓷製造局特展”開幕嘉賓尚有:法國五月董事會主席阮偉文。該展覽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展至八月十六日,詳情查詢可電:二二四一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