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wǎng) [簡體版] [繁體版] [網(wǎng)通站]  會員中心  RSS定閱  留言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wǎng)
 網(wǎng)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jīng)營管理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直通產(chǎn)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wǎng)動態(tài) 網(wǎng)站建設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chǎn)品  供應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產(chǎn)區(qū)德化 廣東 江西 山東 湖南 四川 河北 晉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藝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輔料 衛(wèi)浴陶瓷 陶瓷機械
 您的位置: 首頁>行業(yè)資訊>>產(chǎn)區(qū)動態(tài)>>其它>>|
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頭壺:斑斕多變的釉色

發(fā)布:2015-5-30 10:38:13  來源: 新浪收藏  [字體: ]

  朱宏秋  郭燦江

  花釉瓷器又稱“花瓷”,以花釉瓷鼓而聞名。唐代南卓《羯鼓錄》載:“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羯鼓錄》成書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及大中四年(850年),是有關花瓷的最早的文獻記載,也是人們把花釉瓷器稱為“花瓷”的緣由。花釉瓷器唐朝初期創(chuàng)燒,鼎盛于唐朝中期,唐末逐漸減少。花釉瓷器是我國迄今發(fā)最早的窯變釉瓷,在我國陶瓷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一件花釉蒜頭壺,通體黑釉,釉色微微泛褐色,黑釉上有不規(guī)則的灰白色斑塊,腹部近足處及足部露胎;野咨牟拾咚齐S意涂撒在黑色的底釉上,給原本普通、單調(diào)的黑釉蒜頭壺創(chuàng)造出惹人驚嘆和想象的藝術效果:其一,形成了空間美;野咨牟拾哓灤〾氐目诓、頸部、腹部甚至是雙系,把壺體分割成不規(guī)則的空間模式,形成空間的隨意之美。其二,形成了色彩美。黑色的底色,若沒有灰白色的彩斑,就會顯得沉悶、乏味;野咨牟拾,使整體響亮、明快,同時具有黑白灰的色彩層次,它們互相謙讓、襯托,只有中性的黑色保持了應有的沉穩(wěn)的低調(diào)時,略顯溫和的灰白色的魔力才能顯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花瓷最初由文獻的記載及實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花瓷腰鼓)印證,到人們找到其產(chǎn)地,是通過文博考古界學者的努力逐漸實現(xiàn)的。著名的陶瓷考古人陳萬里先生,根據(jù)《羯鼓錄》里所提到的魯山花瓷,于1950年11月對河南魯山地區(qū)的古代窯址進行了第一次田野調(diào)查,雖采集了一些標本,但并沒有花釉瓷器標本。60年代,文物工作者在調(diào)查郟縣黃道窯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花釉瓷器標本,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腰鼓的標本,但當時學者們把花瓷腰鼓的產(chǎn)地視為郟縣黃道窯。1980年,故宮博物院的李輝炳、李知宴先生及河南省博物館的王雨剛先生,對河南魯山段店窯進行了第二次田野調(diào)查,采集了花釉壺、罐、瓶類的標本,同時還采集了5片花釉腰鼓的標本,這與故宮博物院院藏花瓷腰鼓完全吻合,與此同時,也印證了《羯鼓錄》中關于“魯山花瓷”的記載。1986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與魯山縣人民文化館對魯山段店窯進行了又一次復查,采集了大量的花釉標本,有腰鼓、注子、缸、罐、瓶、盆、碗、盤、爐、枕等,確定了花瓷腰鼓的產(chǎn)地。

  目前發(fā)現(xiàn)花釉瓷器的窯址主要分布在河南魯山窯、內(nèi)鄉(xiāng)窯、禹縣窯、郟縣窯和登封窯等。這些窯燒制的“花瓷”,就釉色及斑點特色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黑色或黑褐色釉為底釉,其上施以月白色或灰白色彩斑,器類有腰鼓、壺、罐等;另一類以黑色、月白或鈞藍釉為底釉,其上飾以天藍色細條紋彩斑,器類只有壺、罐等,不見腰鼓。前者在河南魯山段店、禹縣二處均發(fā)現(xiàn)有腰鼓標本,其釉色、斑點及形制等基本一致。后者在河南郟縣黃道和內(nèi)鄉(xiāng)二窯均有出土,以壺、罐為多,形制上大體相同,未發(fā)現(xiàn)有腰鼓殘片。除河南發(fā)現(xiàn)的這些燒制花釉瓷器的窯址外,在山西交城和陜西耀州窯也發(fā)現(xiàn)有燒制花釉瓷器的窯址。三地出土的花釉瓷器雖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有一些差別。與河南出土的花釉瓷器相比,陜西耀州窯出土的花釉瓷器上的斑點缺少流動感,較為呆板、刻意。山西交城窯址唐代遺址里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黑釉斑點腰鼓標本,但與河南魯山段店、禹縣下白峪窯出土的腰鼓標本相比,交城窯腰鼓形體較小,斑點有明顯的筆痕,胎的顏色相對白些。胎較薄、黑色釉烏亮是交城窯腰鼓與河南和陜西兩地腰鼓最明顯的區(qū)別。從山西交城窯和陜西耀州窯出土花釉瓷器標本來看,無論在裝飾手法和器形品類上都與河南出土的花釉瓷器有一定差距,不是主要品種,技術上并不成熟。

  唐代花瓷是我國最早的高溫窯變釉瓷,與宋代鈞瓷紅紫相映的窯變斑彩有許多相似之處,其裝飾方法亦與宋代鈞瓷一脈相承。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這種唐代花釉瓷器的結構化驗分析也表明:“瓷胎的化學組成和顯微結構與(宋)鈞瓷胎相近,但所用原料較軟。”所以,后來陶瓷學界把唐代花釉瓷器稱為唐代的鈞瓷,或稱為“唐鈞”、“唐花鈞”。

  除了這件花釉蒜頭壺外,河南博物院還收藏有10件唐代花釉瓷器,包括4件花釉執(zhí)壺(其中一件為花釉花口執(zhí)壺)、4件花釉雙系罐、1件花釉缸、1件花釉缽。

  花釉蒜頭壺和花口執(zhí)壺的口沿部位頗具特色,蒜頭壺的口是四瓣蒜頭的造型,花口執(zhí)壺的口部是花瓣口,兩者的頸部相對細瘦,但整體造型上依然飽滿,優(yōu)美,具有唐代的風韻。唐代花釉雙系缸所示花釉執(zhí)壺是較為普通常見的唐代執(zhí)壺器形,不管是南方的青瓷,還是北方的白瓷、黑瓷,還是長沙窯瓷器,都有這類形狀的執(zhí)壺:敞口,短頸,圓肩,短流,鼓腹,餅形足。罐類、缸類造型多矮胖,腹部敦實圓鼓,肩部多置有泥條狀雙系。

  上述花釉瓷器最引人關注的是其斑駁陸離、變化多端的釉色裝飾。在單一的釉色上增加了另一種色釉,這是簡單的釉色的增加,是裝飾的需要,是嶄新的陶瓷裝飾語言。在這之前,陶瓷器的裝飾多采用刻劃或拍印等方法,如水波紋、網(wǎng)格紋等,這是通過“減”的方法做出的胎裝飾。而貼塑、堆塑等方法則是通過“加”的方法做出的胎裝飾。不管是加或者減,這類瓷器釉色都是單一的,都是通過在陶瓷胎體上的裝飾來表達陶瓷之美的。

  陶瓷器最初通過釉色的差異來達到裝飾效果的是兩晉、隋唐的瓷器,青釉器物在局部采用釉下點褐或黑彩,白釉器物用釉下點黑彩的方法,例如俑類的眼睛、胡須、毛發(fā)等部位。唐代還有白釉綠彩器物,瓶類、爐類器物上有點狀、帶狀綠彩裝飾。這種裝飾方法打破了單一釉色裝飾器物的面貌;ㄓ源善饕彩峭ㄟ^兩種釉色來裝飾瓷器,與青釉點褐彩、白釉點黑彩、白釉點綠彩有相同之處,但也有創(chuàng)新之處,通過施釉工藝來實現(xiàn)。釉色形成視覺上的對比,底釉顏色較深,彩斑在底釉上自然流淌,紋樣不定,變化多端。彩斑和底釉形成了圖案和色彩的完美搭配,圖案自然率意,色彩明亮醒目。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以蒜頭壺為代表的花釉瓷器,皆為通體施釉,腹部近足及底部露胎,這是采用蘸釉法進行施釉的效果。手持底足,將整個器物放入釉缸之中,等器物內(nèi)外壁都浸到釉之后,稍作停頓再拿出,所以,這類器物的底釉普遍在器物的五分之四處。

  斑釉施釉是在底釉晾干后,根據(jù)不同器物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需要,用刷、澆、畫、點、淋、灑等不同的技法,把斑釉加施在底釉上。例如花釉蒜頭壺,或是用畫的方法將斑釉施到底釉之上,畫得自由而隨意。唐代花釉雙系罐所示花釉雙系罐則是用刷釉的技法,刷釉也很隨意,多刷成大斑塊之后,順勢將刷子之類的工具快速前進或轉(zhuǎn)折,釉料在刷子的快速移動中有了淋淋拉拉的痕跡。前后兩次施釉之后,在窯中高溫焙燒時,彩斑和底釉熔、流動、浸漫,由于不同的釉料在高溫下會有不同程度的膨脹,冷卻時也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收縮,斑釉會自然流動,其結果就是斑釉在底釉上自然流淌,其色調(diào)亦復雜多變,乳白色、月白色、藍色、灰白色的彩斑與黑釉、黃釉、黃褐釉、茶葉末釉的底釉互相襯托,偏藍色的彩斑使器物顯得瑰麗明亮,偏白色的彩斑使器物顯得溫和明亮。若是單一的黑色、黑褐色甚至是茶葉末色的釉色,總是會顯得沉悶,白色、藍色的彩斑打破了單調(diào)的、沒完沒了的黑色,生動醒目。隨意涂撒的彩斑形狀各異、自然流淌,使唐代的陶瓷器充滿樂趣與想象力,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唐人追求斑斕絢麗的審美風尚,也給我們留下了關于釉色對比映襯的審美享受。想一下,古板規(guī)矩的底釉與隨意散漫的斑釉集于一身,深沉單調(diào)的底色與明亮多變的彩斑融為一體,人們甚至無法將其歸類,只好用“花瓷”來形容,這難道不是花釉瓷器最大的魅力所在么?

圖一 唐 花釉蒜頭壺 河南博物院藏
圖一 唐 花釉蒜頭壺 河南博物院藏


  高34.5厘米,口徑10厘米,足徑11.5厘米。壺口作五瓣蒜頭狀,短束頸,圓溜肩,肩部飾對稱的泥餅狀直立雙系,頸部、肩下有凸弦紋裝飾。長腹圓鼓,下腹?jié)u收,矮餅足。1973年河南省新野縣出土。

圖二 唐 花釉花口執(zhí)壺 河南博物院藏
圖二 唐 花釉花口執(zhí)壺 河南博物院藏  

  或稱花釉花口水注。高27.5厘米,口徑6.5厘米,底徑8.8厘米。圓唇,喇叭形侈口被捏成不規(guī)則花瓣狀,形狀略大的一個花瓣被巧妙地當做壺流,口部至肩部有一雙泥條形的曲鋬。細頸、圓肩,卵圓腹,矮餅足。通體施黑褐色釉,釉上有藍灰或灰白色彩斑裝飾,腹部近足處及足部露胎,胎色淺灰。1990年河南三門峽市出土。

圖四 唐 花釉雙系缸 河南博物院藏
圖三 唐 花釉雙系缸 河南博物院藏

  高15.7厘米,口徑18厘米,底徑10.8厘米。直口,口沿略外撇,直筒狀腹,口下附雙系,矮餅足。通體黑褐釉,下腹近足處及足部露胎,腹部黑褐釉上有四塊瑰麗的藍灰色彩斑裝飾,彩斑顏色有泛紫色、藍色、月白色等,色彩漸變,互相浸染,無明確的分界線,視覺上層次感極強。

圖六 唐 花釉雙系罐 河南博物院藏
圖四 唐 花釉雙系罐 河南博物院藏

  高13.6厘米,口徑15.1厘米,足徑10.1厘米。圓唇,敞口,矮頸,圓肩,鼓腹,下腹?jié)u收斂,矮餅足,足微微外撇。肩部有雙泥條系。通體施黃釉,腹部近足處及足部露胎,頸部、雙系部、腹部的黃釉上有形狀隨意的大塊灰白色彩斑飾。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wǎng)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推薦產(chǎn)品 更多...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 國際新聞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廣東產(chǎn)區(qū) 更多....
 >> 江西產(chǎn)區(qū) 更多....
 >> 企業(yè)新聞 更多....
關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chǎn)品服務  幫助中心  版權聲明  網(wǎng)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diào)用  聯(lián)系我們  留言
版權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wǎng)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