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芳窯仿汝鐘式蓋碗
民國粉彩蓋碗
臺灣老衡連仿汝天青葵口杯
袁世文雪景壺
貴和祥青花杯
如今,工業(yè)化的陶瓷生產(chǎn)既節(jié)省成本,又可大規(guī)模量產(chǎn),符合大眾消費的需求。但手工陶瓷的魅力歷經(jīng)千年卻絲毫不減。每一個手工陶瓷作品,從成型,到施釉、繪畫、雕刻,再到燒制,每一步都融入了個人的創(chuàng)造與情感。因此近現(xiàn)代的手工瓷器也成為收藏家們的心頭之好。
手工陶瓷,
創(chuàng)意與手造之美
初看上去,是一只并不太特別的白色杯子,拿到手里細細看來,凈色的瓷面圓潤光澤,瓷紋若隱若現(xiàn),仿若天成。“這是蔡曉芳的仿汝瓷杯,也是我好不容易才淘到的手工瓷精品,藏家們都十分珍惜,目前在市場上幾乎已經(jīng)沒有流通了。”1月3日,手工瓷器收藏愛好者孔波波女士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汝瓷是瓷器之首,尤其是宋代的汝瓷,目前在全世界的存量十分稀少,而近現(xiàn)代的仿汝手工瓷器如果是出自名家之手,作工精良,也很值得收藏。
從十多年前就開始收藏手工瓷器的孔女士家里珍品不少,說起為什么喜歡收藏手工陶瓷,孔女士說:“手工陶瓷是時間慢熬的產(chǎn)物。古時僅燒窯一道工序燒三天三夜也不足為奇,現(xiàn)代采用氣窯、電窯的技術,至少也需8小時。手工瓷器里凝聚著的手藝人的專注和心血,也是機器產(chǎn)物里缺失的味道。那些形態(tài)萬千,或精致或拙樸的手工陶瓷,無不是藝術家和手工匠人的創(chuàng)意與經(jīng)驗集成之器,充滿了手造之美。不論工業(yè)如何發(fā)展,手工藝都會有它的一席之地。”
說起手工瓷器,當然不能不說到臺灣瓷器工藝師蔡曉芳。蔡曉芳是臺灣著名的瓷器大師,曉芳窯仿古瓷,這個以陶瓷大師蔡曉芳先生命名的品牌,在兩岸仿古瓷行內(nèi)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特別是曉芳窯燒制的仿古生活實用瓷,如茶具等,連一般消費者都喜愛。
其實,曉芳窯的過人之處,在于它獨特的釉色和古韻。蔡老先生位于臺北北投的工作室,就像是歷代古瓷器博物館,宋元明清各種名窯仿古瓷,一應俱全,而當年蔣介石從景德鎮(zhèn)所訂制陶瓷的圖案,也被蔡老運用到新
開發(fā)的生活實用瓷上。目前由于蔡曉芳先生年事漸高,產(chǎn)量已十分稀少,曉芳窯的手工陶瓷已經(jīng)成為收藏家們最為珍貴的收藏之物了。
若說曉芳窯的仿汝瓷獨步天下,那么緊隨其后的就是臺灣的老衡連仿汝瓷了。孔女士舉起手中的一個老衡連小杯告訴記者:“老衡連仿汝瓷特別溫潤,隱隱有寶光之色,清雅柔和,十分經(jīng)久耐看。目前老衡連的東西已絕版,市面上已經(jīng)很難找了,可謂一物難求。”
除了這兩家,目前市場上比較有名的手工窯口還有貴和祥。據(jù)介紹,貴和祥的青花發(fā)色最接近清嘉慶道光的青花,手繪畫工極為細膩,山川樹木歷歷在目,疏繁有秩,青花發(fā)色艷麗,濃淡相宜。
手工窯口,
千年傳承
從拉坯、印坯、利坯、挖足、施釉、畫坯,到青花瓷、青花玲瓏瓷、粉彩瓷、顏色釉瓷,手工制陶工藝在中國千年傳承,卻經(jīng)歷不衰。每一個手工陶瓷作品,從成型,到施釉、繪畫、雕刻,再到燒制,每一步都融入了個人的創(chuàng)造與情感。收藏家們也正是醉心于此獨一無二的陶瓷藝術。
據(jù)了解,東漢時,陶瓷始現(xiàn),“質(zhì)甚粗,體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邇俗粗用”;魏晉時,以其溫潤耐用,取漢代銅器和漆器而代之。中國著名的瓷器之都—景德鎮(zhèn)瓷器以晉代陶工趙慨為祖師爺,始于漢,興于宋,盛于清,千年以來,集歷代名窯技藝精華,獨樹一幟。“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景德鎮(zhèn)瓷器在清乾隆時期就以其精美奇巧的造型,五彩繽紛的釉色,華縟多姿的紋飾,聞名于世。而瓷器制作工藝達到頂峰的宋朝,其汝窯、官窯、鈞窯、哥窯、定窯等五大名窯堪稱是精美藝術與精確工藝的結(jié)合。
目前,中國現(xiàn)存的手工窯口已經(jīng)不多。因為窯火難測,手工制窯,對于火候的控制,有極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會毀之一旦。行內(nèi)人用“三年出一個狀元,十年出一個窯火師”來形容對窯火的把握之難。同時原始瓷的制作過程十分講究,瓷器生產(chǎn)的基本工序為選料、制坯、上釉和燒造,每道工序又包括多項復雜的操作,如果哪項操作出現(xiàn)了錯誤,最終瓷器的質(zhì)量就會受影響。
窯火難測,但仍有不少制瓷藝人放不下手中的技藝,讓手工制瓷技藝得以薪火相傳。件件瓷器在窯火里出落的白如玉、粉如頰,而藝人的雙手卻垂垂老矣。
能讓你靜心
品鑒的瓷器
“在工業(yè)化的時代,手工制成的東西越來越少,而恰恰是這種用手工制作的東西,是最能夠讓現(xiàn)在的年輕人靜下心來品味的東西。手工瓷器就是值得細細把玩與品味的收藏品。”
說起手上這一只臺灣瓷器大師蔡曉芳的仿汝鐘式蓋碗,孔女士說頗為不易。多年前她在一家茶藝館喝茶時,看到一只曉芳窯的杯子,十分喜歡,但老板卻不肯割愛,2009年去臺灣旅游時,偶然得知曉芳窯的地址,連夜趕往那里,并且很不容易才從曉芳窯的店里買到了這一只蓋碗。而現(xiàn)在市場上蔡曉芳先生的作品已越來越難尋了。而她每一次出游時都會經(jīng)常關注這類手工瓷器,目前陸陸續(xù)續(xù)已經(jīng)收藏了一百多個手工瓷器,其中主要是茶壺和茶杯。
“很多人以為宜興只出紫砂,其實在宜興的歷史上也出青瓷。1961年宜興恢復青瓷生產(chǎn),曾是宜興‘五朵金花’之一。1998年宜興青瓷廠破產(chǎn),此杯作為宜興青瓷30年恢復發(fā)展破敗的見證。”孔女士舉著手工的一個宜興暗花老青瓷杯,邊撫摸邊嘆息道:“此杯瓷質(zhì)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可惜已成絕響,可惜呀!”。
孔女士舉著手里的一把茶壺告訴記者,這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袁世文的作品,其舅公汪野亭系景德鎮(zhèn)“珠山八友”之一。袁號稱雪景大王,這把雪景壺于方寸之間表現(xiàn)遠山白雪皚皚,近處風雪歸人,中景小舟野渡,在南方無雪的冬日把玩別有一番意境。
目前,在國內(nèi)外,手工瓷器也越來越得到收藏家們的喜愛。臺灣柴燒杯漸成氣候,柴燒以其變化多端以及成品的不可測令人癡迷。而德國梅森(MEISSEN)是全歐洲最早成立的陶瓷廠,也是全世界最佳的瓷器制造商,被稱作瓷器界的勞斯萊斯,號稱歐洲第一名瓷。Meissen每件成品都是經(jīng)過80多道工序用手工精心制作的。所以每位擁有Meissen瓷器的人士均可宣稱自己的珍藏是“舉世無雙”之作。
孔女士告訴記者,目前收藏手工瓷器的人還不太多,市場價值還不是很高,值得剛剛開始收藏的新藏家們關注。
(本版照片均由孔波波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