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撈起,云開了結局,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這是周杰倫的膾炙人口的《青花瓷》,短短幾句就道出了青花瓷那無盡的韻味。而如今收藏青花瓷也成為了收藏界的一大熱門。鑒定青花瓷器應從胎、釉、造型、紋飾、繪畫風格、青料的呈色、工藝以及書寫款識等幾方面入手,分析、了解它的時代特征和發(fā)展趨勢,從中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
唐代青花
瓷器胎質比較粗松、厚重,胎色有黃白和灰白兩種。由于胎料的漂洗、篩選十分粗糙,所以在胎土中往往可見夾雜著一些灰色、黃色或黑色的小砂粒,瓷胎中還有比較明顯的小氣泡或孔隙。為了掩蓋胎色之不足,在器物的胎、釉之間都施有一層白色的化妝土(又稱“護胎釉”),釉色也有灰白和乳白兩種,釉面往往還有細密的冰裂紋。
元代青花
瓷器的窯場集中于江西景德鎮(zhèn),因為那里有豐富的優(yōu)質瓷土資源。元代工匠改用先進的“二元配方”,即在高嶺土加入瓷石,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鋁的含量,提高了瓷胎的致密度和潔白度,為成熟青花瓷器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在如此潔白的胎體上繪制青花瓷器,更能夠襯托出青花的嬌艷、純美。景德鎮(zhèn)元青花瓷的釉面也非常透明,釉層厚薄均勻,玻璃質感強。釉色微微泛青,顯得沉靜雅致。
宋代青花
比唐代有所進步,胎質比較細密、堅硬,少有孔隙;胎體比唐代也要輕薄一些;胎色白中泛灰,露胎處見火石紅;釉層稀薄、透亮,釉色青灰有開片。
明代青花
瓷器的胎體從總體上看比元代輕薄,較清代厚重。胎質比較潔白細膩,釉面肥厚、滋潤,釉色泛青。
清代青花
瓷器的胎體,總體比明代要輕薄一些。前期胎體稍厚重,胎質堅致細密;中期胎體輕薄,胎色潔白;晚期胎體厚重,胎質粗松。釉面也不及明代厚潤,釉層趨向稀薄,釉色前期較白,釉面平整;中期以后釉色泛青,或呈青灰色,釉面起伏似波浪。(中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