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淡如碧空,或深如瀚海,雖同為藍色,卻在素白的陶器上幻化出千百種藍;或線如刀削,或暈如墨染,千百種藍色構成了一幅幅精妙絕倫的圖案。源自荷蘭能工巧匠300多年前對中國青瓷的模仿,“代爾夫特藍陶”如今已經成為荷蘭國寶。人們在賞玩之間,依然能感受到這一別樣青花透露出的相似韻味。
日前,記者驅車前往因出產藍陶而被譽為“歐洲瓷都”的代爾夫特,拜訪了荷蘭最為著名的皇家代爾夫特藍陶工廠。
據該廠工作人員亞歷山大女士介紹,“皇家代爾夫特”始建于1653年,是17世紀唯一留存至今的藍陶工廠,依然秉持傳統(tǒng)手工方法制作陶器。不過,300多年風雨之間,這座工廠在代爾夫特幾經搬遷,最終于1906年遷至如今所在的城南一隅。
穿過琳瑯滿目的工藝品商店和精美絕倫的博物館,記者首先來到了藍陶的生產車間。代爾夫特藍陶的原料選用的是一種特殊的黏土,制陶工人將這些黏土用水攪拌后注入事先設計和制造好的模具中,待干燥收縮之后,便獲得了最初的陶器。而后,工匠們將會對其進行修理,使其表面光滑、均勻,并將其送入窯中進行初次燒制。
這些陶器而后被交到畫師手上。畫師安妮克 摩爾介紹說,利用含有氧化鈷的黑色顏料,他們會在這些或瓶或罐、或盤或碟上描繪出各種圖案。這是整個藍陶制作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因為初次燒制后的陶器結構疏松,表面的孔狀結構能在瞬間吸附顏料,畫筆一旦有錯,便會成為廢品。之后,這些陶器將由工人進行上釉,而后再燒制,最終成為一件件精美的成品。
在藍陶博物館,亞歷山大女士指著博物館中一排排的畫盤說:“由于工藝精湛,出品精美,我們在1919年獲得‘皇家’封號。荷蘭王室近幾十年來每逢重大事件,我們都會制作特殊的畫盤,記錄下王室的歷史。”
雖然荷蘭藍陶源自對中國青瓷的模仿,但還是具有自己的特點,“最大的不同在于,這是陶器,而中國的青瓷是瓷器。”不過,對于多數普通人而言,最容易分辨出的還是一些器形的不同。最為典型的藍陶,莫過于郁金香花瓶了:一個如同中國細頸瓶的物件上,細頸處又伸出多個細小的瓶口,每個瓶口可插入郁金香。藍陶配上郁金香,兩樣荷蘭名物,相得益彰。
盡管“皇家代爾夫特”工廠延存至今不乏偶然因素,但創(chuàng)新無疑是該廠生存的一個要素。除了生產各種器皿之外,該廠還開發(fā)出了瓷磚壁畫。在他們的博物館中,就展出了一幅巨型的臨摹荷蘭大師倫勃朗名作《夜巡》的瓷磚壁畫。此外,該廠還正在制作臨摹另外一位荷蘭巨匠弗美爾的名作《小街》的瓷磚壁畫,“整幅瓷磚壁畫將達到2.5米高,2米寬,是原作的5倍大小。”畫師雷奧 胡特說。
由于工藝復雜、產品精美等原因,“皇家代爾夫特”工廠出品的藍陶售價不菲,僅僅一個10厘米大小的物件,就要賣到近百歐元。昂貴的售價使得這樣的傳統(tǒng)工藝品在近年來也面臨著市場萎縮的處境。“不過我們還是相信,代爾夫特藍陶的價值,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亞歷山大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