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燒造白瓷,質(zhì)地潔白細膩,造型規(guī)整纖巧而馳名。定窯的瓷器燒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宋金時期發(fā)展達到鼎盛,元代以后逐漸衰落,至明代宣德年間終至落幕。定窯白瓷的馳名始于北宋,而定窯白瓷的燒造則始于唐代。
定窯品種
定窯在宋代以白瓷為主,也燒制醬、紅、黑等其他名貴品種,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綠釉(綠定)、紅釉(紅定)等,這些彩釉品種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層高溫色釉而燒成。元朝劉祁的《歸潛志》說,“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可見,定窯器在當時不僅深受人們喜愛,而且產(chǎn)量較大。
定窯還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窯窯址在北方的定州,這是燒制的物品稱為北定;宋室南遷之后,定窯工人一部分到了景德鎮(zhèn),一部分到了吉州,稱為南定。在景德鎮(zhèn)生產(chǎn)的釉色似粉,又稱粉定。
定窯瓷特點
定窯的瓷胎特征是胎質(zhì)十分堅密精細,胎薄而顯輕,胎色白凈而略顯微黃。無論白定還是各種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窯施釉極薄,釉薄處能見胎色,白定釉色多數(shù)為白中微閃黃色,釉較堅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猶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別光亮;紫定其實并非紫色,而是醬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勻,常出現(xiàn)深淺不一的現(xiàn)象;書載有紅定一說,但至今尚未見到實物,所見殘片上也只是在醬釉上有紅斑而已。因此如在市場見有紅定出現(xiàn),須特別小心對待。
定窯以豐富多彩的裝飾花紋取勝,工整素雅,一向被視為陶瓷藝術中的珍品。其裝飾技法主要有劃花、刻花、印花三種。劃花是宋代定窯瓷器的主要裝飾方法之一,但定窯紋飾中最富表現(xiàn)力的則是印花紋飾。
市場分析
由于定窯是當時具有相當規(guī)模的產(chǎn)瓷區(qū),產(chǎn)量極大,故而傳世的器物非常豐富。也正因如此,定窯同類器物價位比不上汝窯和官窯。目前,金代定窯器物的上品與宋代定窯價格大體相當,而普通品相的則價格差距較大。由于我國某些規(guī)定的限制,各大拍賣公司很少上拍宋金時期的定窯器物,此類上拍精品大多來自海外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