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網(wǎng)興旗下網(wǎng)站: 中華陶瓷網(wǎng)  中國瓷都德化網(wǎng)  德化陶瓷商城  網(wǎng)興網(wǎng)絡
網(wǎng)絡興瓷,陶瓷行業(yè)第一門戶
資訊 企業(yè) 產(chǎn)品 供應 求購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頁 展會 人才 商城 圖庫 電子雜志 陶瓷技術(shù) 行業(yè)百科 營銷管理 企業(yè)家俱樂部 論壇
頻道首頁  陶瓷歷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識
陶瓷藝術(shù)  陶瓷院校  古瓷欣賞  陶瓷拍賣  陶瓷古窯  陶瓷常識 產(chǎn)區(qū)特色: 德化  景德鎮(zhèn)  醴陵  潮州
信息內(nèi)容
   
 您的位置: 首頁>陶瓷文化>>陶瓷歷史>>|
探討越窯秘色瓷與柴窯的淵源

發(fā)布:2014-7-31 10:59:40  來源: 南方日報 [字體: ]

 

 

五代褐彩云鏤孔爐

 

      柴窯在瓷學上是經(jīng)歷千年的一大懸案,很多人都想知道柴窯究竟是什么。而黃金源先生很早就寫過《論柴窯》的文章,對柴窯的來歷進行全面分析。這些論斷,后來被考古發(fā)掘出來的實物所證實。    那么,柴窯到底藏身何處?黃金源說,只能從現(xiàn)存史料和實物中才能找到真正答案。他通過不斷考證后得出,“因五代后周皇帝柴世宗留有詩句贊美秘色瓷,而留下柴窯的美名,故我們認為,只有生產(chǎn)秘色瓷的越窯才能稱之為柴窯。”

 

      近日,記者在瓦趣軒主人、古瓷收藏家黃金源先生的引領(lǐng)下,走進了瓦趣軒古香古色的書房,聽他講述研究古瓷的心得。

 

      藏家名片

 

      黃金源,任美國華人收藏協(xié)會名譽會長,廣州市古玩商會等顧問。

 

      柴窯因后周皇帝柴世宗詩句而得名

 

      秘色瓷是晚唐至五代時期的越窯貢窯生產(chǎn)的瓷器,專供皇家,臣庶不能使用,在當時連普通老百姓都不能看到它的真容,因此被稱為秘色瓷。

 

      歷史上真有柴窯嗎?其實這個問題都一直存在爭論。最早記載柴窯的文字,是宣德年間《宣德鼎彝譜》一書,明確記載后宮內(nèi)庫藏有“柴、汝、官、哥、鈞、定”六窯藏品,且柴窯排在首位。這給柴窯是否存在的爭論劃上句號。

 

      黃金源說,要研究柴窯,首先就得先談談越窯。越窯是從漢代開始生產(chǎn),一直延續(xù)到北宋,經(jīng)歷了千年之久,是我國陶瓷史上的擎天一柱。中國陶瓷史上有很多帝王與文人墨客都贊美過越窯,在北宋朝以前,它一直獨領(lǐng)風騷。至晚唐,已有在吳越之地,上林湖設立官窯,因此有了“陶成先得貢吾君”等詞句。

 

      在五代十國的六十年間,吳越國王在上林湖建立官窯(上林湖即現(xiàn)浙江省東部姚江流域慈溪縣鳴鶴場水庫)。由于官窯所燒的瓷器是專供宮廷使用的貢瓷,臣庶不得使用,故稱為“秘色瓷”。至北宋,朝廷派大臣趙仁濟督管窯務,后來各地瓷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越窯就此被廢棄。

 

      那么,越窯又和柴窯有什么關(guān)系呢?黃金源說,五代后周皇帝柴世宗曾贊美進貢的越窯“秘色瓷”時,留下一句詩:“雨過天晴云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當時的越窯有黃色、天青色。這句詩的前部分,是贊美越窯瓷器的顏色,后面是希望將來都能燒出這種顏色,所以人們認為柴世宗喜歡這樣的瓷器,故稱之為“柴窯”。

 

      那為什么后人說宋代名窯時,只有汝、官、哥、定、鈞,而沒有柴窯呢?黃金源分析稱,首先,因改朝換代關(guān)系,后周被滅亡后,柴窯名字不能再用后周皇帝姓氏“柴”,而只能稱之為越州窯。而當時越窯已經(jīng)遜色了,因此柴窯不在宋代名窯之列。第二,越窯歷經(jīng)千年,最頂峰時期是晚唐和五代,因此也不能列為宋窯。

 

      黃金源認為,越窯有上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但只有在晚唐和五代十國時期生產(chǎn)的秘色瓷,才是越窯的發(fā)展高峰期,才代表其最高水平,此前越窯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大多是殉葬品。“柴世宗留有詩句贊美秘色瓷而留下柴窯的美名,故我們只稱生產(chǎn)秘色瓷的越窯為柴窯”。

 

      但因時間的沖洗,很多人淡忘了越窯曾燒制宮廷用秘色瓷這段歷史。直到明萬歷年間,徐應秋所著《玉芝堂談會》中記述:“陸龜蒙詞所謂‘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為諸窯之冠。至吳越有國日愈精,臣庶不得使用。謂之‘秘色’,即謂柴窯也!”這重新明確了晚唐越窯秘色瓷就是柴窯。

 

      到清干隆皇帝時,干隆在御制詩中就有一句“李唐越器人間無”的感慨,表達了對越窯秘色瓷的仰慕之情。干隆這句詩也說明,至清朝“越器人間無”應是可信的。因為經(jīng)歷了千年,人間經(jīng)歷許多次戰(zhàn)爭和多次改朝換代,瓷器又是易碎品,至清朝早期,就很少見到唐朝的越窯器了。

 

      法門寺地宮中見到越窯秘色瓷真容

 

      釉下彩比釉上彩工序復雜、難度大,制瓷技術(shù)要求高,是我國陶瓷彩繪中一項杰出的成就?上М敃r這種釉下彩制品不多,時間也很短暫,未能普遍推廣運用到民間用瓷中。

 

      秘色瓷器為宮廷御品,民間無緣使用,極為珍貴,一直來都無考古發(fā)現(xiàn)之標準器物。直到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有明確記載的14件秘色瓷器,從此中國陶瓷史才有了可以斷代的標準品。

 

      地宮出土的碗、盤、瓶等14件秘色瓷,為舉世僅存的珍品,瓷器通體施釉,潤澤晶瑩,特別是圈足和口沿上鑲有銀锃的兩具瓷碗,用平脫技法裝飾鎏金鏤空花鳥團花紋,華貴富麗,堪稱絕品。這些瓷器按《物帳碑》以秘色瓷記載,說明最遲在公元874年前,秘色瓷已燒制成功。秘色瓷的發(fā)現(xiàn)結(jié)束了考古界探求秘色瓷真諦的懸案。

 

      而黃金源先生的瓦趣軒中收藏的一件唐代越窯五瓣花口洗,與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洗一模一樣,因此可以斷定為秘色瓷。

 

      考古發(fā)掘找到的越窯器,特別是找到了秘色瓷,給瓷學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證據(jù)。黃金源先生論述有關(guān)柴窯和秘色瓷的內(nèi)容,也大多從后來的考古發(fā)掘過程中得到證實。

 

      在上林湖窯址中發(fā)現(xiàn)的一件青瓷虎頭足,形狀花紋和制法都和臨安縣西市街明堂山吳越王錢镠之母水邱氏墓中出土的香爐足一模一樣,證明官窯確實設在上林湖。

 

      許多文獻明確記載,晚唐時期的確有專門制造貢瓷的貢窯,窯址就在余姚上林湖。五代十國時期,割據(jù)兩浙、蘇南十三州的吳越國王錢氏利用越窯成熟的制瓷技術(shù),采取唐代貢窯的辦法,在余姚上林湖一帶建立官窯,燒制宮廷用瓷和貢唐、貢晉、貢遼、貢宋等貢瓷。

 

      臨安板橋五代早期墓中出土的青瓷瓶,上劃有“官”字款,說明燒這類瓷器的窯,在唐末、五代時又稱“官窯”。

 

      到五代末宋初時,吳越錢氏小朝廷已朝不保夕,所以對中原君主貢奉不斷,不惜“傾其國以事貢獻……器服珍奇為獻,不可勝數(shù)”。

 

      而秘色瓷之所以能夠成為越窯中的精品,主要是其開始使用了釉下彩這一工藝。黃金源說,唐末、五代已出現(xiàn)了彩繪,常畫在大件和珍貴的器物上。如臨安水邱氏墓中出土的五代褐彩云鏤孔爐,其筆法嫻熟,畫面壯麗,極大地發(fā)揮了彩繪的藝術(shù)造詣。

 

      不僅如此,從爐座等生燒部分觀察,發(fā)現(xiàn)褐彩繪于釉下的化妝土上,是釉下彩。其生產(chǎn)過程中是在胎體上先上一層化妝土,然后畫彩繪,再上釉燒成。

 

      據(jù)介紹,釉下彩比釉上彩工序復雜、難度大,制瓷技術(shù)要求高,是我國陶瓷彩繪中一項杰出的成就,為我國以后的釉下彩繪工藝的廣泛應用作出了成功開端?上М敃r這種釉下彩制品不多,時間也很短暫,未能普遍推廣運用到民間用瓷中。

 

      越窯瓷賞鑒

 

      唐代越窯釉下彩水盂

 

      越窯釉下彩水水盂,高5.7厘米、直徑8厘米。藏于瓦趣軒。

 

      黃金源點評: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里提到:內(nèi)庫有青瓷酒杯,紋如亂絲,其薄如紙,以酒注之,溫溫然有氣相吹如沸湯,名自暖杯。證明了唐玄宗開元年間,內(nèi)庫已存有青瓷,應在此之前已有越瓷上貢。

 

      此盂內(nèi)外施艾色釉,閃黃,盂內(nèi)滿釉,外釉不到足,釉呈細碎魚子紋,灰色胎拉坯很薄,實足外撇,底有指模型偏心旋紋。器腹粘有褐白絞胎瓷,從此證明同窯的有絞胎瓷同燒,并未有匣砵裝燒,燒制過程是拉坯后全身施化妝土,在化妝土上繪畫再上釉一次燒成。這種燒制效果與出土的晚唐水邱氏墓褐彩云紋鏤孔爐沒有燒生的爐蓋一致。也可以說明越窯釉下彩不是晚唐才開始有,而是中唐已有生產(chǎn)。

 

      唐代越窯五瓣花口洗

 

      五瓣花口洗,高4厘米、口徑14.1厘米。藏于瓦趣軒。

 

      黃金源點評:此洗應產(chǎn)于上林湖貢窯,正是“陶成先得貢吾君”、“臣庶不得使用”的秘色瓷,制作精良,與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五瓣花口洗無異,應為柴窯。

 

      五代褐彩云鏤孔爐

 

      該鼎出土于臨安吳越王錢镠之母水邱氏墓中。為博物館藏品。

 

      通高66厘米,蓋高35厘米,鼎高21厘米,座高11厘米。鼎爐為筒腹平寬唇,唇面繪褐色蓮瓣紋,腹畫如意形云紋,底裝虎型足五個。上有蓋,下設座,是一套雄偉莊重的焚香用的供器。

 

      黃金源點評:這一套鼎爐制作精細,并采用復雜的釉下彩技法,是越窯青瓷器中的精品,也是一件難得的越窯重器。

 

      唐代荷花芯池

 

      越窯刻花碟

 

      越窯刻花碟,底徑6.8厘米、口徑15.7厘米。藏于瓦趣軒。

 

      黃金源點評:唐代越窯很少有刻花,此盤刻四荷葉紋,心為荷花,刻劃并用,線條富有變化,具有層次感,邊有四出口,這是上林湖荷花芯池晚唐貢窯產(chǎn)品,為秘色瓷。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wǎng)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國瓷都
·宜興
·德化——中國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鎮(zhèn)——千年瓷都
·佛山——南國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關(guān)于我們  產(chǎn)品服務  幫助中心  法律聲明  誠聘英才  網(wǎng)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diào)用  聯(lián)系我們  訪客留言
運營商:網(wǎng)興網(wǎng)絡科技 版權(quán)所有 (C) 2007-2008 中華陶瓷網(wǎng) Ctaoci.com Cceram.com
電子郵件:service#ctaoci.com 聯(lián)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園科技大樓二樓 郵政編號:362500 閩ICP備05012475號
電話:0595-23555005 傳真:0595-23593359 廣告熱線: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