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軍和他燒造復原的汝窯百碗盤
記者李曉波邵可強實習生王嘯晨文圖
本報訊 “我有個朋友,11年時間燒造出100個宋代汝瓷刻花碗盤。”昨日,偃師市馬先生撥打本報熱線18837996211稱,他這個朋友很執(zhí)著,用了10余年搜集并手繪出汝窯百種碗盤的造型及圖案,又用了11年時間,燒造并還原汝窯百碗盤圖。
現(xiàn)場百件豆綠色的碗盤圖精美異常,栩栩如生
在偃師市商都東路,記者見到馬先生口中的“牛”人50歲的王延軍,和他燒造好的100個宋代汝瓷刻花碗盤。這批碗、盤大小不一,最大的雕花盤口徑約24厘米,最小的碗口徑約8厘米,顏色呈豆綠色,內(nèi)外雕花都不一樣,看起來精美異常,栩栩如生。王延軍拿起一個名為“蓮生貴子”碗說,碗內(nèi)刻有童子、波浪、蓮花、魚等圖案,都是用刻刀一刀一刀刻上去的,每一刀的輕重不盡相同,比較復雜,幾萬刀才刻出現(xiàn)在的模樣。
屋角的玻璃柜里擺滿了汝瓷碗盤的碎片,這些都是王延軍的“寶貝”,也是刻花碗盤的原型。
“上世紀80年代初,我開始研究汝瓷燒造技藝,并到汝州的汝窯遺址走訪,搜集、整理汝瓷殘片。”王延軍說,從這些碎片中能看出汝瓷碗盤的造型及圖案非常精美,遂下決心收集并還原宋汝瓷刻花碗盤。
過程收集3麻袋碗盤碎片手繪100種圖案
1985年,王延軍到臨汝地方國營汝瓷一廠從事造型設計工作。在宋代嚴和店汝窯遺址的地面上、溝崖邊堆放了很多宋代汝瓷碗盤殘片,上面的精美圖案吸引了他。此后,每次下完雨,他便去撿被雨水沖刷“鉆”出土壤的殘片,然后用鉛筆把圖案畫下來。10余年間,他收集了3麻袋碗盤碎片,足跡遍布汝窯遺址。有一年嚴冬大雪,王延軍聽說鄰村有人收藏了一件殘損的汝瓷刻花碗,他步行20多里山路,用2個月工資把這個“寶貝”買了回來。從1985年到2001年,他一共手繪出100種汝瓷刻花碗盤上的圖案。
2003年,王延軍創(chuàng)建汝窯工作室,開始按自己繪制的圖案將碗盤復原。“用刻刀雕刻,一坐就是半天,要耐得住寂寞與枯燥。”雕刻好的碗盤坯品先經(jīng)過素燒,再進行施釉。為達到宋代標本真實的效果,往往要復燒兩到三次,屢敗屢試。今年5月份,第100件汝瓷刻花碗盤出窯,王延軍興奮不已。11年,100個碗盤,他的心愿完成了。
“他(王延軍)這個人就是‘倔’,也想過讓他放棄,但他心在上邊,勸也沒用,還不如支持他。”趙芬桃說,年輕時,丈夫四處搜集汝瓷碎片,兩個孩子也都是由她照顧。這些年,孩子大了,丈夫在燒造瓷器時,她就在旁邊打打下手。
心愿將圖案及燒造經(jīng)驗、刀法等編錄成書
王延軍說,這將是他燒制的唯一一套百碗盤圖,不會再燒造了。“太艱辛了!下一步打算將這些圖案和碗盤的燒造經(jīng)驗及刀法等編錄成書,讓更多人了解汝瓷。”王延軍說。
對于王延軍的燒造的宋汝瓷刻花碗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汝瓷專家趙青云給予高度評價。
今年82歲趙青云說,汝窯瓷裝飾圖案很復雜,很難把它們復原。王延軍收集并復原了100種宋汝窯百碗盤圖,非常不容易,在中國藝術發(fā)展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趙青云說,自宋至今,沒有人完整整理總結(jié)過汝瓷的藝術圖案,王延軍的這套作品,是在研究大量碎片的基礎上進行的復原,非常合理,或填補了古代汝瓷在裝飾藝術上的空白,代表了宋代裝飾圖案的基本風格,對于現(xiàn)代藝術圖案設計、裝修等都具有很大的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