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網(wǎng)興旗下網(wǎng)站: 中華陶瓷網(wǎng)  中國瓷都德化網(wǎng)  德化陶瓷商城  網(wǎng)興網(wǎng)絡
網(wǎng)絡興瓷,陶瓷行業(yè)第一門戶
資訊 企業(yè) 產(chǎn)品 供應 求購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頁 展會 人才 商城 圖庫 電子雜志 陶瓷技術 行業(yè)百科 營銷管理 企業(yè)家俱樂部 論壇
頻道首頁  陶瓷歷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識
陶瓷藝術  陶瓷院校  古瓷欣賞  陶瓷拍賣  陶瓷古窯  陶瓷常識 產(chǎn)區(qū)特色: 德化  景德鎮(zhèn)  醴陵  潮州
信息內(nèi)容
   
 您的位置: 首頁>陶瓷文化>>陶瓷藝術>>|
朱樂耕:用陶瓷改變國人粗糙的生活方式

發(fā)布:2014-5-14 9:39:42  來源: 網(wǎng)易藝術(北京) [字體: ]

陶瓷藝術家:朱樂耕
陶瓷藝術家:朱樂耕

朱樂耕:從小在陶瓷圈子長大

網(wǎng)易藝術:各位網(wǎng)易網(wǎng)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網(wǎng)易藝術訪談錄,我們今天特別開心邀請到著名陶瓷藝術家朱樂耕先生,歡迎朱先生。

朱樂耕:謝謝。

網(wǎng)易藝術:朱先生,請您先自己跟我們透露一下跟陶瓷接觸多少年了?

朱樂耕:很長很長。因為我是出生在景德鎮(zhèn),我自己的家離官窯只有十幾二十步,父母就是做陶瓷的。

網(wǎng)易藝術:陶瓷世家出身。

朱樂耕:父親做陶瓷,從小在父母親身邊長大,好象生來就是做陶瓷的。

網(wǎng)易藝術:有一種情況,很多小孩從小就接觸,但可能覺得接觸太多了,人生真正決定從事這個行業(yè),靠這個吃飯時,可能又會有一些轉(zhuǎn)向,您是怎樣一直堅持決定,從始至終要跟陶瓷在一起的?

朱樂耕:有時候人是一種緣分,剛才我談到了我的家庭出身,我在那個城市,最后我也有機會得到很好的陶瓷藝術的教育,比如從小家里的父親教育我,陶瓷藝術,傳統(tǒng)陶瓷,我家里就是一個沙龍,很多陶瓷藝術家就在我家里,每天都聚會,我從小在這個氛圍里長大聽他們談陶瓷藝術,而且后來我也有機會到藝術市場研究所工作,這是景德鎮(zhèn)最大的陶瓷藝術場,當時計劃經(jīng)濟把老藝人全集中在那個地方,我跟他們學了很多傳統(tǒng)技藝,時間很長,很正規(guī)的學過,像古彩、粉彩,傳統(tǒng)的學過。另外我也有幸讀了陶瓷學院第一屆研究生,受過很好的高等教育,我的背景里主要是這兩大塊,特別是后來改革開放以后,我們有機會接觸很多國外當代的陶藝,包括一些國際交流,對我的影響,觸動很大,一是傳統(tǒng)教育,還有一個是大學教育,再就是國際交流,國際眼光,我覺得對我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網(wǎng)易藝術:我們剛才聊到,其實陶瓷的名字叫China,China和“中國”的英文一樣,作為80后來思考,陶藝藝術大師,可能我腦子里不會有太多名字浮現(xiàn),不像當代藝術,國畫藝術,很多大師的名字會在我的腦海里呈現(xiàn),對于陶瓷藝術的發(fā)展,您作為一直從事這個行業(yè)的藝術家,怎么看待陶瓷大概的發(fā)展狀況?

朱樂耕:中國的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在我們到國外的博物館,每個重要博物館,包括大都會,都有中國的陶瓷藝術,非常精彩,中國的陶瓷藝術在16、17、18世紀大量出口到歐洲,歐洲人是通過陶瓷藝術認識到中國的,美麗的中國就是從陶瓷藝術開始,我有一次到丹麥去,丹麥政府送禮品給我,我打開一看,里面是一本安徒生童話,童話里談到在遙遠的東方,在中國,有一個美麗的宮殿,是用陶瓷做成的。陶瓷在他們心目中是很高尚,是夢想中的地方。談到陶瓷出口,那時候歐洲還不會做陶瓷,他們比我們晚很多很多年,所以陶瓷不僅是藝術,還有它的科技在里面,燒成,是很復雜的東西,那時候歐洲到日本,早期有一個山寨我們陶瓷的過程,都在學我們的東西,基本模仿我們的作品,而且日本陶瓷還簽上我們中國的底款,大量燒制到歐洲,陶瓷是非常高級的奢侈品,歐洲王公貴族家里要是沒有陶瓷品會感到非常不安,因為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這幾百年來,我覺得中國的陶瓷基本在走下坡路,在世界博物館基本看不到,因為很多原因,工業(yè)革命,中國在這個進程中沒上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陶瓷又面臨新的發(fā)展機遇,因為中國富強了,我們的文化藝術也在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陶瓷藝術也在這個時代不斷產(chǎn)生新的變化,以新的面貌慢慢引起世界的矚目。

網(wǎng)易藝術:當下您作為一直從事陶藝的藝術家,您個人現(xiàn)在有沒有力所能及做的一些工作?

朱樂耕:我覺得這個時代,陶瓷藝術發(fā)展是最繁榮的時代,藝術家也碰到了最好的時代,國家改革開放后,開放,再加上藝術家工作條件的改善,另外我們對我們的傳統(tǒng)陶瓷、傳統(tǒng)文化又有了新的認識,這種認識是我們把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作為我們優(yōu)秀的出發(fā)點和優(yōu)秀的資源重新認識它,所以在我們的陶瓷藝術里,當今囊括了很多新的思想、觀念,這是一個新的時機、新的面貌。

網(wǎng)易藝術:對您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感覺?

朱樂耕:對,我本身就從事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作,再加上我也是教育工作者,在大學里帶研究生,我也希望培養(yǎng)中國當代優(yōu)秀的陶瓷藝術家,未來設計和陶瓷藝術表達觀念方面有思想的學生,我想他們未來對中國陶瓷藝術的發(fā)展一定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樂耕作品《中國!
朱樂耕作品《中國!

陶瓷教育現(xiàn)狀:陶瓷學院女生比男生多

網(wǎng)易藝術:老師,剛才您說到您作為陶藝的教育者,我有一個朋友,他的研究生是在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學的,是一個女生,她說她們那兒的男女比例有一點失調(diào),學陶瓷的女生居多,目前會是這樣的情況嗎?

朱樂耕:是這樣的,我大概在十幾二十年前到日本訪問,到日本大學,到韓國,我感到非常奇怪,怎么學陶瓷的全是女生,男生沒有,寥寥無幾,我感到非常奇怪,因為我們那時候大量的學生基本是男生,一個班的女生很少,但現(xiàn)在中國的情況改變了,現(xiàn)在我招的研究生,80%幾乎都是女生,男生極少,我在考慮這到底是一個什么現(xiàn)象,我想可能女生比較容易過理想化的生活,因為藝術是很美好的東西,男生可能要考慮生存的問題,因為藝術學習不可能很快讓你進入一個生存狀態(tài),而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我估計是這個原因。

《涅槃》
《涅槃》

用陶瓷藝術對話環(huán)境空間

網(wǎng)易藝術:朱老師前幾天在咱們國家大劇院進行了自己的個展,我當時去現(xiàn)場看了展覽,覺得真的可以用“震撼”來形容,因為在我的印象里,陶瓷更多是在南鑼鼓巷、798那些小飾品,最多也就是陶瓷壁畫這種跟陶瓷有關的藝術品,我看了您的展,感覺陶瓷也可以用空間感說話,對您自己,打造用陶瓷這樣產(chǎn)生跟環(huán)境、跟建筑空間對話的情況,是不是自己也有一些突破?

朱樂耕:在1995年我就探討一個問題,傳統(tǒng)陶瓷藝術要根據(jù)當代的社會發(fā)展,新的空間,它怎么發(fā)展呢?我想,就是生活的陶藝,陶瓷藝術的生活化,陶瓷藝術環(huán)境空間的研究,這個空間我覺得未來是有發(fā)展前景的。因為中國在發(fā)展,城市化不斷擴張,城市以商業(yè)為中心,負面問題很多,空間擠壓,人與人的擠壓,交通堵塞,鋼筋混凝土的城市,人性是需要一些詩意的,需要自然,也需要藝術,環(huán)境藝術在未來的發(fā)展應該是很大的,我們要靠環(huán)境藝術來調(diào)節(jié)這種狀況,很多城市內(nèi)地,包括一些空間,都用環(huán)境藝術來表達,或者一些建筑空間,用很多藝術和它結合在一起,緩解人們在這種空間里的壓力,在國際上,現(xiàn)在國外法律規(guī)定要有百分比的藝術,100萬拿出1萬來建筑環(huán)境藝術。

我們的陶瓷藝術這時候又找到了新的空間和突破點,陶瓷藝術的空間和環(huán)境藝術結合是非常好的,因為它本身就是土的材料,這次我們展的陶瓷藝術的感覺和工業(yè)化形成了很好的對比,很人性,是我們心里很需要的感覺,這次在國家大劇院的展覽我主要考慮兩個大問題,一是我們的陶瓷藝術怎樣和環(huán)境空間結合起來,不是在國家大劇院找一個墻壁掛上一些作品,而是和整個環(huán)境空間,和建筑穿插在一起,因為國家大劇院是很典型、很現(xiàn)代的建筑。

在這個思考里,我們怎么表達,和空間穿插很好的作品在里面,這是我的想法,這次有很多作品在空間里,大家感覺非常有意思,一些雕塑、一些抽象的器皿,感覺這個空間里需要這樣的氣場,隨著工業(yè)化的建筑,比較冰冷,通過陶藝放上去,通過陶藝表達的思想、精神,感覺我們需要這個東西,需要這個感覺,這就是我想的把我們的藝術和環(huán)境結合起來。

實際上建筑代表一個時代,我們的作品如何和時代融合在一起,如何在這個時代,以建筑為語言的時代,怎么和它對話,這是我這次個展最重要的思考,所以很多作品是放在這個空間里的。

另外是探討一個問題,傳統(tǒng)陶瓷藝術有很多優(yōu)秀的出發(fā)點,我們的陶瓷藝術在這個空間里怎么表達它的現(xiàn)代性,怎么使我們傳統(tǒng)的陶瓷藝術在這個時代有一個很好的轉(zhuǎn)型,探討本土化、現(xiàn)代化的問題,所以我很多的元素來自于傳統(tǒng),比如宋代的粉彩,我用了很多民間元素,再假如我的一些新的、觀念性造型,并不是把傳統(tǒng)的完全拿過來,而是很好的提煉,來表達我的新的想法,使我們傳統(tǒng)的藝術在當代有很好的轉(zhuǎn)型,它是面向未來的,面向新的人群的,是這么一個東西,包括云的系列,涅盤的系列。

網(wǎng)易藝術:中國牛的系列。

朱樂耕:中國牛也是放在空間里效果非常好,因為這個建筑是工業(yè)化建筑,有些是后現(xiàn)代化建筑,但我們的中國牛和風,那些作品散發(fā)出來的是農(nóng)耕文明的符號,農(nóng)耕文明的符號在當代工業(yè)化里,穿插在里面有一種歷史感,而且還有中國的精神,因為建筑是西方的,缺少中國精神,我覺得在這個空間里引用中國的文化精神,用現(xiàn)代語言表述,這非常重要,畢竟這是我們在首都,在北京,在這么一個地理位置上,作為中國人,中國文化,在這個空間里應該有自己的表述,我覺得非常重要,這是很好的嘗試,這次放在作品里大家反應還是蠻好的。

網(wǎng)易藝術:我看展覽的時候聽了很多現(xiàn)場觀眾的反應,他們說,天哪,用陶瓷能燒制出這么現(xiàn)代化的藝術作品,對藝術家來說是不是也是很新的嘗試,他們會這樣考慮,我的考慮點,會想您燒制這些作品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有沒有崩潰的時候?

朱樂耕:實際上我研究了很長時間,這個展覽是跟韓國濟州島的展覽是系列展覽,我們剛剛結束在韓國濟州島的一個活動,那是他們請我去做的兩個大型壁畫,那個壁畫很大,28米多的長度,高度也有上十米高,兩幅大型的,還有我系列作品的展覽,去了很多朋友,包括一些重要的媒體也去了,也是探討環(huán)境空間的藝術,把我們的作品放到當代的環(huán)境空間里去,我覺得我們的藝術家有責任探討這方面的問題,特別是作為陶瓷藝術家,因為自古以來陶瓷就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有它的物質(zhì)性,反映了他們當時的制作水平,工藝,科技,但它的表述和精神層面是和當時的社會融合在一起,而且中國的陶瓷自古以來就有以氣載道之說,中國是禮儀之邦,通過我們的陶瓷器皿表達很多中國人的思想在里面。我們說,美食不如美器,陶瓷雖小,但能表達豐富的宇宙世界,很大的器皿也能容納個人內(nèi)心細微的思考。

網(wǎng)易藝術:這次咱們的主題叫做“空間和鏡像”,當時您選擇作為這個主題來突出展覽,有沒有什么想法?

朱樂耕:我剛才談到,主要是把它放在一個大的空間里去,在空間里所產(chǎn)生的感覺它就是有反應,跟空間對話,這是我這次展覽的想法。

網(wǎng)易藝術:“鏡像”這兩個字呢?

朱樂耕:鏡像主要是反映,對空間對話的反映,我想我們應該關注空間,關注反應,這就是我們陶瓷所要研究的,你想,人的精神需求也好,物質(zhì)需求也好,我覺得這是我們要研究的兩個重點主題。

《禪意》
《禪意》

只知道收藏古陶瓷的人請醒醒

網(wǎng)易藝術:剛才您聊的時候說,您之前是在韓國,做一個系列的展覽,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可能在韓國和日本,對于中國一些元素保存的有時候要比我們(好),陶瓷產(chǎn)生于我國,卻在別的國家受到重視,不光陶瓷是這樣的情況,之前去日本旅游,日本的一些唐代建筑也是很讓人印象深刻的,對于陶瓷的狀況,您怎么看?

朱樂耕:陶瓷的歷史非常悠久,去年10月份云南有一個國際會議,亞洲文化論壇,我談到了一個問題,中國的陶瓷藝術,我們宋代的陶瓷藝術對亞洲文化的影響,中國的陶瓷藝術,全在韓國,全在日本,特別是中國宋代的茶碗,道家文化的茶碗,強調(diào)道法自然,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故宮的那些東西,它又影響了韓國,韓國后來又影響了日本,日本把道家文化的思想又發(fā)揚光大,又影響了整個世界,包括美國現(xiàn)代陶藝,反過來美國現(xiàn)代陶藝又來影響中國,因為中國文化的出發(fā)點很多,很豐富的,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儒家文化的東西多一點,講究精致的東西,實際上中國古代有很多優(yōu)秀的文化,所以現(xiàn)在我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應該是全面的,系統(tǒng)的學習,我覺得很重要。

網(wǎng)易藝術:剛才我們聊了這么多,如果作為普通網(wǎng)民來看,更多關注它在拍賣場上市場的體現(xiàn),從收藏,作為藏家的角度,作為中國陶瓷,包括收藏,包括升值的空間,您作為藝術家有沒有一些自己的觀點?

朱樂耕:我覺得中國的陶瓷藝術還是有它的文脈的,有它的傳承,另外,當代的陶瓷藝術應該有它新的表述和表達,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應該容納更多的文化在里面,應該有我們當代人的思想意識在里面,一個是我剛剛談到的歷史,再就是當代新的思想,包括工藝,材料的研究,還有新的觀念,我覺得很重要,作為收藏者,都應該去探討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現(xiàn)在中國收藏的古陶瓷比較多,但研究還不夠,這可能和我們國家的藝術教育有關系,國民素質(zhì)有關系,很多人不懂得當代的藝術,他只知道收藏古陶瓷,當代的很多陶瓷藝術其實已經(jīng)很超越了,在材料、工藝、觀念上已經(jīng)超越歷史了,我覺得這密是很有意思的空間。

網(wǎng)易藝術:采訪前我了解到您之前有去哈佛大學做關于中國陶瓷的演講,說當時哈佛大學生全體給您起立鼓掌,當時您帶給哈佛的演講講述的大概是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

朱樂耕:我主要是談到了我的個人創(chuàng)作,通過我的個人創(chuàng)作來反映咱們中國這個時代文化的變化,陶瓷藝術的發(fā)展,因為西方對中國當代的陶瓷藝術是不了解的,去全世界博物館看,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整個這一塊是空白的,他們不了解中國,現(xiàn)在我們文化的發(fā)展怎么樣,他們知道你的經(jīng)濟發(fā)展,從報紙上能看見,文化發(fā)展是怎樣的?特別是作為中國有代表性的陶瓷藝術,他們不了解,通過我們的演講和圖片,他們從我個人身上看到了中國陶瓷藝術發(fā)展的狀況,所以他們感到很激動,很感動。

網(wǎng)易藝術:既然說到這兒,說說您個人的發(fā)展吧,您能大概給我們做一個描述嗎?比如您可能從小就接觸,到后來您自己也會做突破,和空間對話的形式,您大概給我們簡單講一下吧,我們也聽一下在哈佛大學享受的待遇。

朱樂耕:是這樣的,從小我就學習傳統(tǒng)陶瓷,很地道的傳統(tǒng),傳統(tǒng)工藝、古彩、粉彩、青花,我是很系統(tǒng)學習的,我就談到了當時我的學習情況,當時是怎么學的呢?中國改革開放之前,計劃經(jīng)濟藝術家的工作條件是有限制的,分工是比較典型的,我們不可能個人做一個白胎,做一個陶瓷材料,個人用窯爐,只有改革開放以后,國際交流頻繁,我們有條件買一塊土地建一個自己的工作室,因為我們陶瓷藝術家不像一般的繪畫,我們需要很大的場地,要建窯,還要有很大的制作作坊,后來我們有了條件,購置土地,建窯,建工作室,在這個過程中又給了我們很多新的條件,我們有條件研究陶瓷作為土與火的藝術,從最開始的陶瓷材料到燒成條件的建立,特別是這些年來的國際交流也拓寬了我們的眼界,比如我們?nèi)ッ绹鴧⒓用绹慕逃陼,還有國際上一些重要會議,我們也能了解西方當代藝術最新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他們藝術本身的情況,特別這些年來,我們對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好的認識,把傳統(tǒng)文化作為優(yōu)秀的資源重新認識,重新開發(fā)利用,在這方面我們也不斷努力,所以我有這個階段,一個是做陶瓷彩繪,官窯的,五彩的階段,原來條件不夠,我們只能做一點彩繪,后來我們的觀念起了變化,研究了民窯,包括民間青花,以前我們不太認識,我們認為官窯的東西最好,故宮的東西最好,實際上中國的東西不只是故宮,整個中國文化,民間藝術都是我們的藝術,最后我們也聊了我們對材料、窯爐燒成技藝的研究,我們從陶瓷最早的第一步材料燒成來研究,再就是后來觀念的變化,像五彩的研究,再到民間陶瓷的研究,比如這次國家大劇院,我也用了很多馮地材(音),民間的手法,表達圓圈的東西,還有五彩云,也是早期的彩繪,但我用新的形式表達,比如造型都是我自己燒的,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以前只有國營工廠才可以做,現(xiàn)在我的條件可能比這個工廠強多了。

《農(nóng)耕時代》
《農(nóng)耕時代》

作品從自家的窯里燒出來

網(wǎng)易藝術:朱先生,我可以理解這次大劇院所有展出的陶瓷藝術作品都是您自己的工作室出來的?

朱樂耕:對,都是我自己的工作室出來的,以前的國營工廠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包括韓國我在首爾做的音樂廳,一百多噸的材料全是我的工作室燒出來的,現(xiàn)在條件完全不同了,我在哈佛大學講課時實際是在介紹在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背景下我個人的創(chuàng)作,因為個人是離不開社會的,離不開整個改革開放的大環(huán)境,這非常重要,我的父輩就沒有得到這種條件,我的父親也很有想法,但在計劃經(jīng)濟時代他就沒有得到這種條件,所以我們的陶瓷藝術家在這個時代是最幸運的,我們應該感恩這個時代。

網(wǎng)易藝術:聽了您大概的描述,我腦子里好象串起來一根線,可以拎起來,對于您個人的陶瓷藝術經(jīng)歷,可以像線一樣串起來做一個認識了,我還很好奇一個點,剛才您說您的工作室這么多作品都可以自己燒制,是不是這期間也有一個過程,這些東西未必一次就能成功,可能要不斷地嘗試嘗試,做成最終的東西,所以我想聽聽關于您個人在創(chuàng)作方面的困難,或者讓您記憶猶新的東西。

朱樂耕:這都不是一下燒出來的,而是有很長的過程,因為我很喜歡探索,固步自封,或是提原來的成績,這不是我的性格,我喜歡探索,喜歡到黑暗里摸索,喜歡走出一條路,包括環(huán)境空間,我覺得也是推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原來是沒有的,通過我們的開拓,又使陶瓷藝術走出了另外一條路,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藝術就是需要不斷探索,需要不斷適應。

網(wǎng)易藝術:不斷探索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

朱樂耕:對。

網(wǎng)易藝術:您的“云系列”,因為我第一眼看的時候感覺有點像日本藝術家草菅民生(音)的作品,有一點點感覺,是不是您想了一點,要這么呈現(xiàn),但最后在燒制過程中又不斷的有新的想法,最終呈現(xiàn)出來,不斷修改,不斷調(diào)整,以至于最后看到漂亮的陶瓷藝術作品。

朱樂耕:對,我所有的作品都是這樣,都是不斷調(diào)整的,我喜歡打破過去的規(guī)矩,這個過程很快樂,能找到很多東西,以前沒有出現(xiàn)過的東西,我喜歡跟泥巴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們和泥土的互動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感覺,我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尋找一個從來沒有過的感覺。這也是創(chuàng)作的快樂。

網(wǎng)易藝術:在接下來的計劃中,您個人還有沒有一些新的,除了做展覽之外,在研究方向上會不會有一些新的需要考慮、研究的地方?

朱樂耕:11月份到12月份的時候有一個展覽,東西方陶藝對話,這是近期的計劃,我會邀請日本一個最好的陶藝家,叫惠田熊楊(音),也是像我們一樣做大型環(huán)境空間陶藝的,他比我年長,在日本非常有影響力,很多器皿也做得非常漂亮,還有一個是美國阿富力(音)大學最好的教授,他來參加,另外還有歐洲的考夫曼,他是當今陶藝協(xié)會的主席,我們四個人做一個展覽,通過我們四個人,展示東西方陶藝的過去和未來,我覺得這個展覽很有意思,現(xiàn)在正在做策劃。

想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國人粗糙的生活方式

網(wǎng)易藝術:作為您個人,您的考慮,中國、日本、美國、歐洲,陶瓷和陶瓷不一樣,中國有中國的陶瓷,包括技法,我看日本更多是在設計店之類的,平滑的感覺,不同國家的陶瓷有什么不同的特色可以簡單總結嗎?

朱樂耕:我想通過我們四個人的展覽探討東方陶藝的對話,過去在歷史上我們是怎么影響韓國,韓國影響日本,東方陶瓷藝術的語境,再談到當代的陶藝,西方,美國和歐洲的,他們的思想觀念,整個大的陶瓷藝術空間里怎么互相融合、表現(xiàn),包括未來的發(fā)展,做這么一個討論。

網(wǎng)易藝術:可能您經(jīng)常去日本、韓國這些國家做交流,您每次看了他們的作品之后會不會覺得自己其實也有一些可以借鑒的地方?

朱樂耕:肯定的,特別是日本陶瓷藝術,你看這個國家在歷史上,很多陶瓷是向我們學習的,但他們在工業(yè)化發(fā)展的同時又保留了民族民間的陶瓷,日本生活用的陶瓷,我們知道日本料理用的陶瓷是非常講究的,保留了很多民族的生活,這是很優(yōu)秀的,生活中使用,你到日本吃飯是很感動的,感動的不僅是東西好吃,還有餐具的享受,我覺得當今中國人把這些全丟掉了,我們的生活現(xiàn)在變得粗糙了,我們的經(jīng)濟發(fā)展了,但在我們生活中使用的器具變得非常不講究了,中國是禮儀之邦,在過去歷史上,中國人用的陶瓷餐具是非常講究的,美食不如美器,你看《紅樓夢》里是怎么使用陶瓷的,我們原來怎么使用陶瓷,這是一種禮儀,在中國文化里,我們是把它作為象征,原來在一些寺廟里也有一些祭器,它是禮器,代表了中國一種很高的思想,祭祀用的,而且過去中國人講鐘鳴鼎食,吃飯也有背景音樂的,鼎,它是一種象征性的東西,是講究的,現(xiàn)在我不知道,在北京,我到很多人家里吃飯,他們對器皿不講究,大家都處在快餐時代,我覺得很遺憾,我去日本吃飯,他們對餐具是非常講究的,韓國人也一樣,F(xiàn)在我到美國,美國人家里也用很講究的餐具,餐桌上有鮮花,還有漂亮的桌布。

 

網(wǎng)易藝術:作為您個人,您會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餐具使用,包括家里的布置,會不會很講究?我很想了解。

朱樂耕:我有專門吃飯的餐廳,有我自己的餐具,我用我自己的餐具,包括這次一個酒店的開幕,里面所用的東西都是我做的,我把壁畫上的元素做成了很多的,咖啡杯、茶具,都是我自己做的,因為我想改變這個面貌,我想倡導一種有文化的生活,創(chuàng)造一種我們講究的生活,也重新拾起我們過去的美好,但是是一種新的表達,讓我們慢慢遠離那種粗糙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精致起來、講究起來。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wǎng)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國瓷都
·宜興
·德化——中國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鎮(zhèn)——千年瓷都
·佛山——南國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關于我們  產(chǎn)品服務  幫助中心  法律聲明  誠聘英才  網(wǎng)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diào)用  聯(lián)系我們  訪客留言
運營商:網(wǎng)興網(wǎng)絡科技 版權所有 (C) 2007-2008 中華陶瓷網(wǎng) Ctaoci.com Cceram.com
電子郵件:service#ctaoci.com 聯(lián)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園科技大樓二樓 郵政編號:362500 閩ICP備05012475號
電話:0595-23555005 傳真:0595-23593359 廣告熱線: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