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花瓷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唐代的鞏縣窯就開始使用含有鈷的藍釉彩來裝飾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還不成熟,而且隨著鞏縣窯的衰落還一度中斷。中國的青花瓷在唐宋開始萌芽,到了元代后期,由于國際上對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并且得到了來自于波斯的優(yōu)良青花料蘇麻離青,中國的青花瓷器才開始成熟并被規(guī)模生產(chǎn)出來。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于青花瓷的濫殤期,F(xiàn)在能見到的標本有20世紀70—80年代揚州出土的青花瓷殘片二十余片;香港馮平山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青花條紋復;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花卉紋碗;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魚藻紋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點彩梅朵紋器蓋。通過對揚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進行研究,并對唐代鞏縣窯的物質(zhì)和技術條件進行分析,初步斷定唐青花的產(chǎn)地是河南鞏縣窯。近年來在鞏縣窯窯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標本,由此進一步確認了唐青花的產(chǎn)地就在河南鞏縣窯。
從揚州出土的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發(fā)色濃艷,帶結(jié)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地區(qū)進口的鈷料。胎質(zhì)多粗松,呈米灰色,燒結(jié)度較差。底釉白中泛黃,釉質(zhì)較粗。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復、碗、罐、蓋等。紋飾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魚藻紋罐以外,其余的均為花草紋。其中花草紋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為多見;另一類是在菱形等幾何圖形中夾以散葉紋,為典型的阿拉伯圖案紋飾。從這一點看來,并結(jié)合唐青花出土較多的地點(揚州為唐代重要港口),可證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銷。
唐青花鑒定技巧和方法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于青花瓷的濫觴期,F(xiàn)在能見到的標本有20世紀70—80年代揚州出土的青花瓷殘片二十余片;香港馮平山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青花條紋復;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花卉紋碗;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魚藻紋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點彩梅朵紋器蓋。通過對揚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進行研究,并對唐代鞏縣窯的物質(zhì)和技術條件進行分析,初步斷定唐青花的產(chǎn)地是河南鞏縣窯。近年來在鞏縣窯窯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標本,由此進一步確認了唐青花的產(chǎn)地就在河南鞏縣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