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列舉來自漢語的英語 稱“China”在清朝時期中英兩國交往時產(chǎn)生來 自 西 陸 軍 事 http://www.xilu.com
英語中的詞匯很多來自法語、德語及其他國家的語言,但是很多人卻沒有想到其中很多詞匯也來源于中國。美國《華盛頓郵報》7日晨報道稱,在距離英國本土有半個世界之遠的中國,其本國的語言、漢語已經(jīng)影響了英語。
報道說,一些人們?nèi)粘K褂玫脑~匯以及詞組,很多均來自中國。報道舉例說明稱,很多看似稀松平常的詞語,例如“番茄醬”(Ketchup)一詞,竟然是由中國的航海貿(mào)易商所創(chuàng)造。
而中國的英文譯名“China”一詞的起源問題,學(xué)界眾說紛紜,通常認為是與明清時中國瓷器熱銷海外有關(guān),但該文認為來自清朝時期中英兩國交流時產(chǎn)生。
此外,“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Typhoon(臺風(fēng)),“筷子”(Chopsticks)都帶有明顯的“中文”氣息。
中國:China
在漢語發(fā)音里,中國的發(fā)音和英語中“中國”的發(fā)音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中國的這一“英國化”的名字很有可能來自中國的清朝。當時,兩國交往頻繁,該詞可能就在雙方人員的互動交往中產(chǎn)生。
番茄醬:Ketchup
17、18世紀,來自中國廈門和廣州的航海貿(mào)易商將一種名為“ke-chiap”(廈門話)的海鮮醬帶到了東南亞,并在當?shù)仄占。而英國探索家在現(xiàn)代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發(fā)現(xiàn)了這種醬料,最后演變成為了“番茄醬”,盡管其本意與“西紅柿”毫無關(guān)系。
好久不見:Long time no see
盡管牛津詞典聲稱這一口語化的美國詞組并不是“準確的英語”,但是這一詞組卻是對中國“好久不見”的直譯。而這一詞組也成為了來自中國的最為廣泛被運用的英語詞組。
看見:Look-see
盡管這一詞匯看起來“很多余”,但其卻是中國詞語“看見”的完美翻譯。
臺風(fēng):Typhoon
源于中國的“臺風(fēng)”一詞,詞語的發(fā)音和中國普通話及粵語發(fā)音相近。而這是英語從中國“借來”的詞語。
筷子:Chopsticks
英國航海家從17世紀90年代將中國“筷子”一詞翻譯成“Chopsticks”,而這一詞是合成詞,“stick”是棍棒,“Chop”來源于粵語“Kap,kap”,意思為“快,趕緊”。而這與中國的筷子發(fā)音相近,因此這一詞語就誕生了。
鏈接>>
關(guān)于China來源的
其他說法
一:1500年前,從中國秦代的“秦”字得到的“Chin”被印度人廣泛使用,以此稱呼中國。后來葡萄牙人把它帶回歐洲,變成China。
二:18世紀前,昌南(現(xiàn)在的景德鎮(zhèn))瓷瓷器名揚海外。歐洲人當時以“昌南”作為瓷器(China)和中國的代稱。
三:20世紀初,文僧蘇曼殊通認為China起源于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用來指中國華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