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由大連群策文化藝術(shù)品有限公司舉辦的小型鑒寶會上,一位瓷器收藏愛好者拖著巨大拉桿箱進了門:兩只汝窯天青釉蓮瓣式溫碗、一件汝窯天青釉盛世寶鼎、一件元青花人物紋執(zhí)壺……相繼擺上鑒寶臺,古陶瓷高級鑒定師劉志成連連搖頭,收藏者卻堅稱他的藏品均經(jīng)國內(nèi)知名鑒定家看過,劉志成無奈評價:“且在吃藥呢。”
大連收藏市場上到底有多少元青花?器型古里古怪的臆造品,為何被收藏者奉為至寶?一件有著“大元至順年制”題款的青花盤為何就可以初步判為贗品?11日,本報《品讀匯·鑒賞齋》與大連群策文化藝術(shù)品有限公司在晚報社六樓會議廳,聯(lián)合舉辦了“收藏鑒寶”公益講座,揭開了元青花收藏中的神秘面紗。
大連元青花不過寥寥幾件
瓷器收藏中,因為存世量稀少和巨大的利益驅(qū)動,同時在收藏愛好者中普遍存在“撿漏”心理,致使市場上本應為珍稀的宋代單色釉、元代青花瓷和明代成化彩瓷成為造假重災區(qū),贗品泛濫。
炙手可熱的元青花是不是像市場中那樣隨處可見呢?在本次公益講座中,中國藝術(shù)品鑒定與評估委員會常委、CCTV國際頻道《精品收藏》欄目鑒定專家王勝勇老師表示,元青花瓷器存世極為稀少,目前,在國外各大博物館有記載的元青花瓷器有200多件,國內(nèi)有記載的元青花100多件。而頗受藏家推崇的元青花人物紋瓷器,目前已知確定的國內(nèi)約有八九件,在世界范圍內(nèi),也僅有30幾件。
以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為例,該文物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出土于南京江寧縣觀音山明朝開國功臣沐英墓。上世紀50年代,沐英墓被盜,才使這件稀世珍寶面世,后經(jīng)文物專家鑒定,確定屬一級國寶,目前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瓷罐拍出了相當于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而“蕭何月下追韓信”,瓷胎質(zhì)地、青花發(fā)色,都更勝一籌,價值難以估量。
據(jù)了解,大連群策文化藝術(shù)品有限公司成立約一年來,舉辦過公益鑒寶活動十幾次,鑒定瓷器約2000件,尚未鑒定出一件確信無疑的元青花。
目前,已知的元青花瓷器,樂觀估算,在大連也不過寥寥幾件。
落“大元××年制”款可以“判死”
那么,在市場中,我們該如何判定一件元青花的真?zhèn)文兀?/p>
王老師表示,判定一件元青花器,需要具備綜合(行情 專區(qū))專業(yè)能力,但也有一些基本的技巧,要從“看器型、看青料、看紋飾、看胎釉、看造型、看款識、聽聲音”,俗稱“六看一聽”入手。
從器型來看,元青花的器型多為罐、瓶、壺等大器件,采用模制,由頸、上腹、下腹、底幾部分,分斷拼接而成?繚裉ソ雍,靠釉黏度接合,大器摸上去有擋手的感覺。小器型多為盤、碗、高足杯等。對于器型不規(guī)則、古怪的器物,藏家需謹慎提防。
元青花真品胎體厚重,遇到胎體太輕或太重時,都得格外小心。真品器件的胎有火石紅,呈古樸的火紅色狀,仿品火石紅有時過紅像漆紅色狀,而且生硬。
元青花真品為青白色釉,一般為樞卵白青釉、微青釉,白中閃青,仿品釉是乳白色或過于青色。元代大器多采用澆釉,有流釉現(xiàn)象。而八棱器和扁瓶多為拓釉,也就是用毛筆或刷蘸釉涂抹。除玉壺春瓶外,元青花的圈足施釉不到底,只有玉壺春瓶底部上釉,器物露胎處呈褐紅色,圈足不規(guī)則,彎彎曲曲。真品碗、盤類器物的底部無釉而且有乳釘狀突起,而仿品器物底部平整。
真品梅瓶口是上窄下寬的梯形,仿品梅瓶的口是直口型。真品圈足是外圈斜削的,這是元青花的普遍特征,仿品圈足是框直的。
此外,真品圖案紋飾密布全器分布,分多層次布局,而仿品偷工減料,圖案較疏松。元青花的紋飾都為實筆繪畫,出現(xiàn)印花即為仿品。動物紋多為龍鳳紋、麒麟紋和魚紋。真品龍紋細身頭小,三爪、四爪,從已知的元青花器看,尚未發(fā)現(xiàn)五爪龍紋。植物紋中,牡丹紋作為主體花紋時,留有白色輪廓線。真品青花色澤(發(fā)色)濃艷青翠和灰暗兩種艷色,均有鐵銹斑,用手摸上去凸凹不平,仿品均為點彩、平滑、用手摸無凸凹的感覺。在元青花中,有時會出現(xiàn)粗料和細料混合用的情況,一般來說,元青花的進口細料(蘇泥勃青)畫纏枝紋,國產(chǎn)料(粗料)畫折枝畫。國產(chǎn)料中的平等青,青色淡雅,多用于明成化到正德年間,灰暗高雅的石子青,多用于明清青花,回青料又稱佛頭青,多用于明嘉萬時期青花器,此外,還有稍帶紅色的浙料青、康熙年間的珠明料等。
元青花真品寫的都是草書,但是都不寫款,多為記事文、許愿文。落“大元××年制”年代款識的可以否定。
目鑒與科鑒相結(jié)合
本報《品讀匯·鑒賞齋》自去年3月改版以來,得到讀者廣泛支持喜愛。針對收藏市場新假亂泛濫的現(xiàn)象,應讀者要求,今年1月1日,本報《品讀匯·鑒賞齋》刊文,將與大連群策文化藝術(shù)品有限公司聯(lián)合舉辦“收藏鑒寶”公益講座。這是本報首次舉辦“收藏鑒寶”公益講座,文章刊登后,電話不斷,網(wǎng)絡報名和轉(zhuǎn)載極其踴躍。11日上午8時,收藏愛好者便聚集在晚報社門前。這其中有年過8旬的老人,也有二十出頭的年輕人。
“以前對元青花的特點有些模糊,聽了這次公益講座,很多問題清晰了。當然咱還達不到專業(yè)鑒別水平,但再到市場,心里也算有個數(shù)了。從這幾點判定,有一條不對就可以否定掉。”聽完講座,藏友沈強說,自己原在船上工作,多年來對歷史和古文物尤其喜愛,“出差去北京有十幾趟了,每次都去故宮,到現(xiàn)在,故宮瓷器館里的東西還沒看完。”退休回連后,沈強也常去各地古玩城轉(zhuǎn),“之前真不知道元青花人物罐這么稀有,王老師的講座給提了醒。”
“凡是來聽講座的,至少都是收藏愛好者。”劉德才老先生說,他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收藏,“瓷器、玉器、雜項都有,期間也有過打眼的經(jīng)歷。再以后對元青花的收藏,至少不會兩眼一抹黑誤打誤撞了。” 69歲的王玉海老先生接觸古玩收藏有近20年了。“許多東西是書本上學不到的。此前我買到過一塊元青花八棱瓶的瓷片,當時就覺得不是噴釉的,這次終于解開了疑問。”
“收藏領域里的路子都是相通的,元明清青花也有一定共性。收藏鑒賞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成為行家里手,光靠理論不行的。”收藏愛好者劉先生說,除了多聽課,“還要多上手,日積月累,在市場里摸爬滾打,認識才能逐漸提高。”
傳統(tǒng)上講,鑒定古玩是一門眼學,稱為目鑒。但面對紛亂的市場,僅憑眼學已無法準確判定一件器物的真?zhèn),因此還應借助一定的科學儀器,依靠科鑒,王老師表示,目鑒與科鑒結(jié)合,才能準確地判定一件瓷器的真?zhèn)渭澳甏?/p>
“下一場講座什么時候辦啊?”許多讀者對講座充滿期待。類似的講座以后每月將定期舉行。即日起,本報《品讀匯·鑒賞齋》與大連群策文化藝術(shù)品有限公司將不限額征集大連藏家收藏的青銅器、瓷器、書畫、玉器、雜項等藏品,初定3月,聘請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單國強、研究員劉靜,北大文博院博士劉雄、清華文博院博士生導師須小龍、古陶瓷科研項目組組長、古陶瓷高級鑒定師劉志成,免費為大連市民鑒寶,經(jīng)鑒定確認的古董,將于2014年4月舉辦大連首屆精品保真拍賣會。
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
自從“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瓷罐以2.3億元人民幣成交后,一股元青花熱就開始橫掃中國。然而時至今日,國內(nèi)大多數(shù)元青花的收藏家卻樂不起來,因為他們手中的藏品根本得不到文博專家認可。事實果真如此嗎? 帶著疑問,記者在全國范圍進行業(yè)內(nèi)采訪,驚奇地發(fā)現(xiàn)所謂的早期的“業(yè)界定論”已遭到多方質(zhì)疑。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市場調(diào)查
民間元青花背負“原罪”
談起元青花的收藏,常年致力于元青花研究與收藏的龍建雄感慨萬千。他說,元青花瓷銷聲匿跡幾百年后,在民國初年被發(fā)現(xiàn),五十年前才被公認。上世紀50年代以來,由霍布森和波譜拉開元青花瓷研究序幕后,在國外陸續(xù)對照驗證了200多件館藏的元青花,在國內(nèi)也有少量出土器物進入館藏,國內(nèi)博物館藏達100件左右,至此,國內(nèi)外元青花瓷已達300件左右。幾十年來,人們都相信“元青花就那幾百件”的觀點,不敢突破,不敢相信民間另外還有元青花的出土和發(fā)現(xiàn)。目前,中國還組織專業(yè)人員出訪到土耳其、伊朗對元青花進行考察研究,但對國內(nèi)民間的元青花遺存一概否定,這種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已經(jīng)維持了50年。即使有元青花發(fā)現(xiàn)了,人們也不敢相信。因?qū)<也徽J可,造成了大量元青花流向國外,形成了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的局面。等到國外宣布是真品后,才有仁人志士花巨資高價買回來。元青花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逐步深入,但悲劇一直在上演。民間到底有沒有元青花?有多少件?似乎是一個禁區(qū),有人提出來或拿給專家鑒定幾乎就會受到嘲笑和諷刺。
近年來民間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大批“元青花”,其中經(jīng)鑒定為“真品”的也不少,但這并不能成為元青花大量存在的有力佐證。龍建雄坦言,目前景德鎮(zhèn)造假作假盛行,個別專家做出來的元青花雖然型達到了標準,但與真元青花“神似”就有天壤之別。景德鎮(zhèn)老窯口仿造,雖然也能達到型的效果,但真假元青花其胎質(zhì)比重明顯,真元青花既有厚重感,又有干燥漂浮感,真元青花經(jīng)過幾百年的干燥氧化,其胎質(zhì)特別干燥細膩,即使是新出土的,也顯得老到干燥細膩,但老窯仿的元青花總是沉甸甸的,瓷質(zhì)特別生硬,即使能發(fā)現(xiàn)釉下的藍點和冰掛現(xiàn)象也是比較凸顯,呈點片狀。真元青花的釉下藍點和冰掛現(xiàn)象為是顯非顯現(xiàn)象,明非明、暗非暗,不成規(guī)律,一般為細小深入胎骨的小點狀。仿品元青花大多比較粗劣,許多仿品即便不是行家也能看出問題,這就造成很多人不相信民間元青花,甚至把它當笑話看。
業(yè)內(nèi)聲音
元青花數(shù)量應高于早期定論
難道元青花瓷的發(fā)現(xiàn)就一直停留在早期發(fā)現(xiàn)的近400件嗎?北京專門從事研究元青花的楊若虛告訴記者,2004年11月在山東濟南云仙堂賓館召開了首屆中國民間元青花研討會,一百余位專家、學者、藏者匯集一堂,向全國、全世界大聲疾呼中國民間有元青花瓷。2006年元代瓷器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又發(fā)現(xiàn)了大量元青花瓷,當然也有少部分贗品,在會上和研究過程中,部分專家認為在中國本土至少有15000件元青花瓷;在近些年的元青花研討過程中有知名度和權(quán)威專家認為,國內(nèi)至少存在10000件元青花瓷;但在2011年上海再次召開的國際元青花研討會上,專家依然肯定至今元青花瓷國內(nèi)外不足400件的結(jié)論。
結(jié)合自己的多年實踐,龍建雄認為元青花產(chǎn)于中國,應該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元人(蒙古人)首先應該滿足自己的需求,然后再換取“外匯”。再說,元朝共計97年,就算從至正年開始做青花瓷也有28年,當時景德鎮(zhèn)有300個左右的窯口,民窯不算,按官窯算少則也有30個,每個平均每天生產(chǎn)10件,每年一個窯生產(chǎn)3650件,28年一個窯生產(chǎn)102200件,30個窯28年共生產(chǎn)3066000件,出口1000000件,國內(nèi)還有2066000件,至今存世量按萬分之五國內(nèi)也應有完整元青花瓷官窯瓷1000多件。打個簡單的比喻:自己還餓著肚皮,怎能拿糧食去換錢呢!元青花瓷只有滿足了元人需求和國內(nèi)的基本需要,才可能拿去換錢,就是洋人訂做數(shù)量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當年制造了多少件元青花瓷器,在歷史的長河中又毀壞了多少件?未來又會發(fā)掘出土多少件,一切都是個未知數(shù),無從考證。只有歷史真相和未來的事實能說明一切,過于武斷的定論都是有悖于科學理論根據(jù),任何事物的出現(xiàn)都要一分為二的科學看待和思辨才是上上策。
蘇寶鴻收藏展覽館內(nèi)展出的”元青花吸引了眾多觀展者的目光。桑春磊攝影
元青花存世量“霧里看花”
文博專家認為全世界現(xiàn)有存量“不足400件”,民間收藏者則認為“數(shù)量遠超這個數(shù)”
“怎么會有這么多的元青花?”在劉公島上的蘇寶鴻收藏展覽館,當看到一件件的元青花時,有游客不禁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這個于日前開館的收藏展覽館里,展出了美籍華人蘇寶鴻的130多件藏品,其中,60多件元青花尤為引人關(guān)注。
按照國內(nèi)文博界流行的說法,元青花存世量不足400件,而蘇寶鴻收藏展覽館就陳列有60多件,這自然引起了人們的疑問。而按照蘇寶鴻的說法,他個人收藏的“元青花”就達300多件,這更引發(fā)了人們對“元青花存世量究竟有多少”的探問。
其實,有關(guān)元代青花瓷存世量的問題,近年來在收藏界和文博界中爭論激烈:文博專家認為“不足400件”,民間藏家的觀點則是“數(shù)量遠超這個數(shù)”。無疑,隨著蘇寶鴻收藏展覽館的開館,元青花存世量再度讓人們陷入“霧里看花”的困惑之中。
2005年7月12日,元代鬼谷下山圖青花瓷罐以1568.8萬英鎊(約2.45億元人民幣)拍得,創(chuàng)下當時亞洲藝術(shù)品拍賣的最高成交價
元青花存世量之爭
不足400件PK數(shù)千件
元青花系元代生產(chǎn)的青花瓷,主要指元代晚期的“至正”青花瓷。在我國陶瓷史上,元青花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堪稱一朵奇葩。不少人這樣認為:“青花”斗艷,最美不過元青花。
目前,國內(nèi)文博界流行的觀點是:作為在歷史長河中“曇花一現(xiàn)”的瓷器品種,目前已知的元青花極為稀少、珍貴,存世量不超過400件,其中,有200多件在國外,100余件在國內(nèi)。
而對于這種說法,蘇寶鴻并不認同。他認為:這是文博界根據(jù)全世界已知館藏統(tǒng)計出來的數(shù)字,并不包括廣大民間收藏;此外,元代生產(chǎn)青花瓷并沒有具體的指標,每年都在生產(chǎn),元代存世近百年時間,其生產(chǎn)的青花瓷數(shù)量應是龐大的,流傳到現(xiàn)在的絕不止400件。
“沒有發(fā)現(xiàn),并不代表不存在。”蘇寶鴻說,不能以見到的元青花少了,就定論“元青花流傳下來的不多”,這并不嚴謹。
上世紀70年代末,蘇寶鴻移居美國。在美國期間,蘇寶鴻就看到不少華僑收藏了元青花,少的幾件,多的達幾十件,數(shù)量加起來非?捎^。
“能有數(shù)千件。”這是蘇寶鴻對元青花存世量的估算。
對于“元青花目前存世量不超過400件”這種觀點,記者在采訪中接觸的我市收藏界人士也不贊同。
“元青花存世量少這是事實,但不會僅僅只有不到400件。”我市一名資深收藏者說。他給出的理由是:人們常說的元青花主要是指元代晚期的“至正”青花,“至正”青花是元青花的杰出代表,卻不能涵蓋整個元代青花瓷器全貌。元代是青花瓷器的規(guī)模生產(chǎn)階段,燒造青花瓷器的窯口肯定不止一兩個,由于各個窯場的瓷土配比、鈷料來源及制作工藝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各窯生產(chǎn)的青花瓷肯定會與典型的“至正”青花存在差異。另外,瓷器本身是一種商品,既然是商品,便是批量生產(chǎn),生產(chǎn)數(shù)量一定不會太少。
“不足400件的數(shù)字,是受統(tǒng)計時間、統(tǒng)計對象、統(tǒng)計范圍及方式限制的,這個數(shù)字肯定會不斷變化。”這名資深收藏者說,從這一點來進,絕不能機械(行情 專區(qū))地照搬這個數(shù)字來斷定元青花的存世量。在他看來,這其實是一個認知問題。“由于國內(nèi)史料中沒有關(guān)于元青花的記載,在20世紀初以前,世人對元青花還一無所知。”這名資深收藏者說,國內(nèi)文博界流行“已知存世量不超過400件”的觀點,同樣也是受限于所掌握的資料,畢竟國內(nèi)系統(tǒng)認識和研究元青花的時間不過幾十年。他認為,隨著國內(nèi)對元青花研究的深入,如果還把該觀點作為金科玉律,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但記者就此接觸的部分文博界人士,卻都認同“元青花存世量不超400件”這種觀點。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博界人士說,文博界所說的“不足400件”是目前已被證實的元青花。“文博界非常看重考古證據(jù),搞學術(shù)研究必須非常嚴謹,千萬不能想當然。”他說,時間越長保存越少這是規(guī)律,元青花的稀少與名貴毋庸置疑,當然將來不排除還會有元青花出土。民間收藏可能會存在少量元青花,但其存世量有“數(shù)千件”則是不可能的。
蘇寶鴻坦言,他不時會遇到這樣的場景:有專業(yè)人士一聽他收藏的元青花有300多件,還未看東西,便掉頭就走。言外之意很明確:“這怎么可能?”
而這正是目前收藏界與文博界有關(guān)元青花存世量之爭的生動寫照。
至正十一年銘青花云龍紋象耳瓶,具有重要斷代意義。
民間有無元青花成爭議焦點
實際上,收藏界與文博界有關(guān)元青花存世量之爭的焦點,便是民間到底有沒有元青花?
近幾年,收藏界與文博界對這個問題的爭論幾乎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究其原因,一個重要因素便是假的元青花太多。這不難理解:元青花瓷屬于奇貨可居,做假的賺錢。
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博界人士說,上世紀90年代以后,民間興起了元青花收藏熱,許多人都說自己手上有元青花。他說:“之前的700年一直沒有,怎么700年后就突然冒出這么多?這很令人懷疑。尤其近些年來,元青花作偽相當嚴重,假的太多。”
其實,直到現(xiàn)在,對2005年以2.3億元人民幣成交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的真假爭議仍在持續(xù)。
這位文博界人士說,是否是真的元青花,必須經(jīng)過有關(guān)專家的仔細鑒定才能見分曉,不能自己說是就是。
“沒有這個必要。”這是蘇寶鴻的態(tài)度。之所以有這樣的態(tài)度,主要緣于他對有些專家的質(zhì)疑,而這也是他沒有將藏品送交鑒定的主要原因。
之前,蘇寶鴻曾接觸過部分專家。蘇寶鴻說,有的專家以之前沒有看到過相同的元青花器型為由,就說送交鑒定的瓷器不是元代的東西,這未免有些輕率了。
“不能因為過去沒見過就加以否定。”蘇寶鴻認為,目前,還沒有能力仿造出元青花,仿的就是仿的,無法跟真的相比。
在蘇寶鴻看來,國內(nèi)研究元青花的歷史不長,有些專家研究的面不廣、度也不夠深,再加上元青花存世量較少,上手的機會就少,更談不上深入研究,這就造成了有些專家眼界的局限。
對此,一名收藏界人士也表示,雖不可能遍地都是元青花,但不能就此認定民間沒有元青花。
而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博界人士提醒收藏者,元青花的數(shù)量終究很少,即便是出土也帶有很大的偶然性,稱得上是可遇而不可求。收藏元青花的風險很高,千萬不要有“天上掉餡餅”的想法。
元青花梅瓶(蕭何月下追韓信)南京市博物館藏
劉公島愿搭建元青花研究平臺
關(guān)于民間有無元青花的爭論或許還會持續(xù)下去。可喜的是,文博界專家和民間收藏者如今已能就這個問題進行對話,有的專家還能夠認真聽取民間收藏者的意見,這畢竟是一個新的開端。
蘇寶鴻說,愿以蘇寶鴻收藏展覽館為平臺,開展民間的元青花研究,歡迎廣大元青花收藏者品鑒研討。為此,蘇寶鴻還特地切割了他收藏的3件“元青花”和1只假的元青花,以便于元青花收藏者研究。“力爭把蘇寶鴻收藏展覽館打造成一個研究元青花的基地,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夠達到更多的共識。”蘇寶鴻說,希望通過這種研究,進一步挖掘元青花的文化內(nèi)涵,使之進一步發(fā)揚光大。
籌建蘇寶鴻收藏展覽館,是劉公島管委大力推進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的又一“力作”。
劉公島管委有關(guān)負責人表示,元青花是中國陶瓷藝術(shù)的瑰寶,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籌建蘇寶鴻收藏展覽館,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提供一個研究元青花的平臺,以展覽的方式與業(yè)內(nèi)人士進行交流。待時機成熟時,他們還打算舉辦有關(guān)元青花的研討會,力爭還原元代青花瓷的本來面目,最終能夠讓元青花綻放出更加迷人的神采。(威海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