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英文名為“china”,之所以被稱為“china”,這與瓷器分不開,傳說18世紀以前的歐洲人不懂得制作瓷器,中國的瓷器到了他們那里之后大受歡迎,因為當時出口歐洲的瓷器大多來自于土質優(yōu)良的昌南,所以,久而久之,歐洲人就把昌南(china)當作了瓷器與生產瓷器的中國代稱。
中國的瓷器從器型與功能上吸收了陶器、木器、玉器、漆器、青銅器的精華,替代了它們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到了現(xiàn)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瓷器的功能卻并沒有進一步發(fā)展,浙江理工大學的李鋒說:“我覺得目前陶瓷產品或作品,大部分還是集中在廚房等日用產品和純藝術品這兩個大類。我看過杭州舉辦的藝術衍生品展,里面的一些陶瓷藝術衍生品也還是沒有跳出藝術品的范疇,真正把陶瓷藝術衍生到生活中的產品,很少。”
如何讓陶瓷藝術衍生到真正的生活中,成為了李鋒心中的“執(zhí)念”。也許,正是這份“執(zhí)念”讓他設計出由傳統(tǒng)陶瓷與現(xiàn)代工業(yè)產品相結合的共振音箱“voice of china”。
陶瓷與蘋果共振
李鋒設計的“voice of china”共振音箱十分小巧,設計也特別簡單,它由瓷器制成,外形像彎彎的一節(jié)玉管,通身為白色,釉面光潔,沒有一絲多余的紋樣或色彩做裝飾,中間留有手機插放的槽口,如果不說明用途,音箱更像是一件陶瓷的工藝品。
當然,這款共振音箱并不是普通的工藝品,不但如此,而且超級跟隨潮流步伐,在人人都有蘋果手機的時代,它是李鋒專為iPhone全系列及iPod touch(第五代)設計的陶瓷共振音箱。無論是哪一款蘋果手機,哪怕是“土豪金”與音箱搭檔也絕不會有違和感,相反音箱簡潔現(xiàn)代的造型,與蘋果共振后,“潮”的感覺更加明顯。
蘋果一族只要將自己的愛機放在揚聲器中間的槽中,聲音進入諧振腔中,音量就會放大,特別是音箱會加強低音,放大的聲音從左右側出來,形成了立體效果。
在iPhone播放一首歌時,經過音箱的良好共振,人耳感覺到的聲音強度增加到不使用共振音箱的2倍以上,音調音色得到了明顯改善。
陶瓷共振音箱的“爸爸”李鋒說:“我選擇針對iPhone做共振音箱主要是考慮到iPhone的消費群體很大,同時也是關注度最高的手機。其實這是一個系列作品,除了給iPhone設計這款共振音箱,同時,我還給聯(lián)想手機設計了共振音箱。”
就是因為一只碗
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知道共振音箱。這是一種很神奇的音頻設備哦!它運用共振發(fā)聲原理設計,讓音頻經過轉換后以機械振動介質面,如:木質桌面、金屬、玻璃等,使介質整個產生共振,從而播放出悠揚的樂曲,讓人可以聆聽到身邊各種材質對音樂品質的不同詮釋。
這樣一件設備,偏偏又和如玉般的瓷器合為一體,這讓人十分好奇設計師李鋒怎么想到把這兩樣糅合到一塊兒的。
2013年,李鋒開始設計“voice of china”,他說:“我在看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的時候,里面有一個場景,侗族姑娘把碗扣在收音機上,收音機的歌聲一下子就響亮了很多,同時變成了立體聲。這個場景給我了很大的啟發(fā)。”
加之近幾年來,李鋒因為偏愛陶瓷,一直都在關注。他覺得瓷器質地堅實細密、表面光滑,敲擊聲清脆悅耳,具有獨特的音質和音色,人們用“聲如磬”來形容陶瓷,它的優(yōu)美音色,自古就是制作樂器的好材料,既有很好的物理化學特性,又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它不僅僅是“鍋碗瓢盆”,也不僅僅是“花瓶”。
不可能的任務
不過,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設計,李鋒從設計到制作卻花費了半年多的時間,才初步完成。最初,他拿著設計稿與做陶瓷的師傅交流時,他們當中很多人都認為方案不可行,受到陶瓷工藝的局限,這個產品很難實現(xiàn)。
那個時候,李鋒也考慮過其他材料,比如:塑料,但塑料很輕,音箱放置后很難保持穩(wěn)定,而且塑料的工藝很難解決產品整體成型的問題。他分析了很多,認為其他材質很難實現(xiàn)陶瓷的效果,無論從聲學效果,還是產品的重量,以及材料的成型和工藝來說,陶瓷都是比較理想的材料。
當李鋒被做陶瓷的師傅拒絕之后,就向在陶瓷方面的專業(yè)人士請教,同時不斷地與陶瓷師傅交流和探討。陶瓷共振音箱制作上最大的難點在于,因為音箱的形態(tài)和功能都比較特殊,而且受陶瓷工藝的局限,成型難度大,燒制后的變形很難控制,同時還要跟手機做精密地配合,但陶瓷的尺寸精度沒法保證。
終于,制作開始了,但是李鋒一直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只能通過一次次的打樣,不斷調整,前后打樣近10次,才最終成型。
制作這個音箱的師傅說:“我做了30多年的陶瓷,還沒有遇到如此麻煩的產品,難度大,要求高。”在這個音箱的設計和制作中,李鋒以半毫米這樣的尺度來要求音箱加工的精度,而這對陶瓷來說,尤其是手工制作的陶瓷來說,就是一個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音箱成型之后,李鋒依然在不斷地尋求完善自己的設計作品。“我是一個比較追求完美的人,只要作品或者產品中還有可以改進的,我就會一直不斷地改進。”
設計師名片
李鋒
2001年本科畢業(yè)于華東理工大學工業(yè)設計系。
同年至今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學工業(yè)設計系。
2008年獲得浙江大學碩士學位,2012年晉升為副教授。
著作:
出版《從構成走向產品設計》等教材四本,其中《產品設計—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及其應用》等兩本教材為浙江省高等教育重點建設教材。
榮譽:
浙江理工大學教壇新秀稱號和浙江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資助。
主持、參與杭州市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資助項目等各類科研8項;
為美國通用電氣等企業(yè)完成量產的產品設計近二十項。
最近獲獎:
原創(chuàng)作品“斷橋殘雪”青瓷香臺獲得2013杭州市優(yōu)秀旅游紀念品大賽金獎;
“蘋果手機共振音箱”獲得2013年紅點概念設計獎。
聯(lián)想創(chuàng)客大賽全國九強—最佳商業(yè)價值獎。
對話設計師
人文杭州:很多時候設計作品很能代表設計師,您認為這個作品能代表您本人嗎?
李鋒:這件作品我覺得是可以體現(xiàn)我個人的一些特點。我崇尚自然,所以我希望用最自然的方式來表達設計,來實現(xiàn)產品的功能,有時候我覺得設計不是一種發(fā)明,甚至不是一種單純的標新立異,設計只是作為設計師視角的一種發(fā)現(xiàn)。
設計師是應該用作品說話的,作品需要體現(xiàn)一個人的性格、品位和追求。我希望作品或產品能夠體現(xiàn)一定的文化內涵和設計理念,能夠忠實于材料真身的特點,能夠呈現(xiàn)出其真實的特性。
人文杭州:今后您還會繼續(xù)設計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工業(yè)相結合的產品嗎?
李鋒:會。我在今年年初確定了自己的個人原創(chuàng)品牌:“器道|Keydo”。“器道”源自“器以載道”,器以載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造物境界的追求,器道設計的理念是倡導將人的生活方式和內在需求作為設計的根本出發(fā)點,同時充分考慮材料的自然屬性,力求使器物的設計符合造物的內在規(guī)律,并表達特定的文化內涵,實現(xiàn)道法自然,器道合一。
人文杭州:您設計的“Voice of china”有什么特點,是否還有同材質不同款式的系列作品?
李鋒:這個共鳴音箱的設計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無需任何電源,自然擴音的特點很符合器道合一的理念;同樣是我年初設計的斷橋殘雪青瓷香臺,我覺得我也就是利用了斷橋現(xiàn)有的形態(tài),與點香的功能進行了一種融合,最后達到的效果是落灰成雪的意境,而這也是一種自然存在的現(xiàn)象。
人文杭州:今后,我們是否有可能使用上您設計的這個作品?
李鋒:如果你們喜歡我的作品,能夠使用我的產品,我當然非常高興,也非常感謝你們的支持。我的作品因為在聯(lián)想創(chuàng)客大賽中獲獎了,聯(lián)想聯(lián)合淘寶網為我們搭建了一個眾籌的平臺,1月10日就會上線,名稱是“聯(lián)想創(chuàng)客淘星愿眾籌”,到時候我的這些作品都會在上面呈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