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壇根,1949年出生于龍泉青瓷世家,從小隨父學藝,1964年進入龍泉瓷廠工作,F(xiàn)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麗水學院客座教授、龍泉古窯瓷研究所所長。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陳壇根稱龍泉青瓷一定要“原礦配土” 講究原汁原味
古往今來的各色瓷器中,青瓷無疑是佼佼者。而浙江的龍泉青瓷,更是以“雨過天青云破處,梅子流酸泛綠時”的至美境界,將深沉、優(yōu)雅、含蓄的青瓷美學推向了歷史的高峰。
作為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在長達1600多年的時光里,朝代更迭,世事變遷,龍泉的窯火雖然時有微弱,卻從未熄滅。2006年,龍泉青瓷更是以全球唯一的陶瓷類項目,入選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龍泉青瓷何以能保持千年不絕的生命力?當代的龍泉工匠們,又何以能氣定神閑、堅定不移地守望傳統(tǒng)?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陳壇根的身上,我們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轉機:
龍泉青瓷復燒得益于法國童話
龍泉地處浙西南,為甌江、閩江、錢塘江三江發(fā)源地。三國時期,當?shù)氐睦习傩找呀?jīng)開始利用這里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燒制青瓷。北宋后期直至南宋,隨宋王朝的南遷,結合南藝北技的龍泉窯,把青瓷生產(chǎn)推向一個全盛的時期。而到了明中后期直至清朝,隨著青花瓷的興起以及海上貿(mào)易的衰落,龍泉青瓷的外銷量開始銳減。盛極一時的龍泉窯口紛紛倒閉,改燒民間通用青瓷,造型、燒制都不及以前精致。所以,1949年出生于龍泉青瓷世家的陳壇根,小時候的耳聞目睹,全是關于龍泉青瓷衰敗至極的印象。
陳壇根的爺爺陳福財在清末宣統(tǒng)年間就開始燒制青瓷了。父親陳裕行出生于1913年,燒制的青瓷在當代也是小有名氣。然而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這些“民間高手”的技藝并沒有太大的施展空間。他們平時以務農(nóng)為主,燒瓷只是“兼職”工作,逢年過節(jié),當?shù)赜匈I新碟新碗過年的風俗,這個時候,青瓷工匠們才會忙活一陣,過過手癮的同時,也為自己困頓的生活賺上一點外快。
陳壇根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爸爸學做青瓷,但這個行當在年幼的他的眼里,只有一個“苦”字,并無美感可言。
轉機是從“雪拉同”開始的。
陳壇根告訴記者,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許多到訪中國的外國專家都向外事人員表達他們對一種名為“雪拉同”的中國瓷器的向往之情。問的人實在太多了,一頭霧水的工作人員于是向當時故宮博物院古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請教。陳先生哈哈大笑,“就是龍泉青瓷嘛!”
龍泉青瓷的輝煌歷史此時才被人們重新提起。原來,它曾經(jīng)是宋元時期最重要的外銷瓷器,晶瑩如玉的青色曾令整個世界為之傾倒。法國童話中有一位同仙女相愛的牧童,名叫雪拉同,他喜歡穿著像海水一樣碧綠的青色外衣。這神秘而唯美的意象同歐洲人對東方青瓷的印象不謀而合,于是,龍泉青瓷便擁有了牧童的名字。
周總理知道“雪拉同”的故事之后,命輕工業(yè)部趕緊恢復燒制龍泉青瓷。而借著這股“東風”,1957年,中國五大名窯的恢復才一起提上了日程。
新生:
破解龍泉青瓷的終極之謎
陳壇根16歲進入國營青瓷廠,歷任分廠車間主任、技術廠長,參與了龍泉青瓷煥發(fā)新生的整個過程。
無疑,青瓷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釉色。陳壇根告訴記者,想要燒造出最美麗的青色,沒有捷徑,只有不停地進行配方試驗。前后幾十年,他在龍泉當?shù)貙毾⑸蠄、木岱、八都等?shù)十個礦點采掘原料,以不同的配方進行試燒,經(jīng)過數(shù)百次的調(diào)試,才成功燒制出哥窯粉青釉和弟窯梅子青。而在尋找青瓷傳統(tǒng)的過程中,陳壇根做出的最大貢獻,是破解了宋代龍泉青瓷最大的一個謎團——“冰裂紋”的奧妙。
陳壇根說,龍泉青瓷分為哥窯和弟窯。在宋朝,和主要作為民窯的弟窯相比,厚胎薄釉并且有著奇異“開片”的哥窯是為官府燒造,顯得更加珍貴。而在哥窯的各種釉裂紋片中,一種名為“冰裂紋”排名首位,它的形態(tài)猶如冬季冰面自然炸裂的冰花一般,層層疊疊、平滑如鏡、美輪美奐、玄妙無窮。素有“哥窯品格,冰裂為上”的美譽。
宋朝以降,龍泉當?shù)氐闹拼烧叨家詿?ldquo;冰裂紋”為人生最大夢想。然而,這種開片實在太過匪夷所思了,一千多年過去了,沒人成功過。
1996年,陳壇根向這個難題發(fā)起挑戰(zhàn)。他告訴記者,制作冰裂紋的難點,是要對坯、釉原料的收縮比例有非常精準的控制。過之與不及,都不能奏效。而施釉的厚度也至關重要。釉薄,不起紋片,釉厚,燒制的時候不是將坯體拉裂、變形,就是釉面嚴重剝落。另外,燒成也是一大難關:窯內(nèi)的一氧化碳淡了,釉色不出;濃了,釉色又會吸煙變色。而燒成溫度的曲線控制,更是直接影響瓷器的效果。
在漫長的過程中,雖經(jīng)歷了兩三百次失敗,但陳壇根從沒打過“退堂鼓”。“每次失敗,我都總結經(jīng)驗,于是,向成功又邁進了一步。”
成功悄悄地降臨了:2002年的一天,像往常一樣,當窯溫降至100℃左右,陳壇根徐徐拉開窯門。窯內(nèi)噼噼啪啪響成一片。他取出一件沒有任何裂紋痕跡的瓷器。須臾,隨著一聲聲清脆的炸裂聲,重重疊疊的細密紋片漸漸顯露。絕美的冰裂紋青瓷,在這一刻重現(xiàn)人間。
傳承:
雖已超越古人但仍需突破、創(chuàng)新
陳壇根對記者表示,今天的龍泉青瓷已經(jīng)達到了南宋時的最高水平,但不能滿足于此,必須要創(chuàng)新和突破。比如說,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美則美矣,但器形相對較小。對于龍泉青瓷這樣的高溫瓷來說,如果器形稍大,一是胎體容易變形,一是容易流釉,所以自古龍泉就有“一寸大,一寸險”的說法。經(jīng)過幾十年的研究,陳壇根采用鎂石英代替礱糠灰,并在坯料中摻入腐納等添加劑的辦法,增大了胎體的強度,又對釉料加工工藝做了改進,增強其穩(wěn)定性。南宋最高超的匠人,也只能做出20厘米的茶壺,而陳壇根則可以做出48厘米的特大茶壺,還有80厘米迎賓大掛盤和1.4米特大梅瓶。
“器形上要創(chuàng)新,但‘古味’不能丟。而龍泉青瓷的粉青、豆綠、梅子青,是我們龍泉獨到的東西,更是無論如何不能丟,F(xiàn)在很多地方都在仿龍泉青瓷的釉色,但無論如何都和我們有差距。原因就在我們當?shù)氐奶禺a(chǎn)——紫金土。” 龍泉的紫金土含鐵量極高,而鐵的氧化還原正是青瓷之“青”的奧秘所在。并且,龍泉的紫金土還含有三個非常特別的稀有元素——鋰、鎵、銫。它們恰到好處的含量,對龍泉青瓷的呈色起到了“點睛”作用。雖然現(xiàn)在科技昌明,龍泉紫金土的成分早已破解,從理論上說,其他產(chǎn)區(qū)也可以進行仿制,但一是成本太高,二是“配出來”的青瓷和渾然天成的青瓷,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陳壇根告訴記者,現(xiàn)在全國各地,包括日本和韓國,都在做青瓷,有的也做得很漂亮。但他們的青瓷大都加了化工元素,不像龍泉青瓷,一定要“原礦配土”,講究原汁原味。在龍泉當?shù)孛磕甑那啻稍u比中,加化工原料的陶瓷根本沒有資格進行參評。
現(xiàn)在,國內(nèi)大多數(shù)陶瓷產(chǎn)區(qū)都早已采取團隊作戰(zhàn),流水線化作業(yè)。而年過花甲的陳壇根仍是幾十年如一日,從選料到煉泥,再到手工拉坯以及最后的燒制,默默地完成全部創(chuàng)作流程。這樣的做法在其他產(chǎn)區(qū)可能是“異數(shù)”,但在龍泉卻是普遍現(xiàn)象。
陳壇根現(xiàn)在用的是0.5個立方的小窯爐,少則一窯三五件作品,多則十幾件。出窯合格率大概百分之五六十。他這樣“慢悠悠”地創(chuàng)作著,自得其樂。
“我們龍泉當?shù),做日用瓷的很少,大多?shù)都像我這樣做藝術瓷。龍泉青瓷的魅力在它的釉色,獨特的釉色是龍泉的水土賦予的。而這上天賜予的原料是有限的,得省著用。如果大家都大規(guī)模地做日用瓷,可能幾十年原料就用完了。我們在做精做好上下足工夫,既能留下精品,又將有限的原料留給子孫,這樣再過一千年,龍泉青瓷依然還在成長,這不是更好嗎?”
在目前的當代瓷市場上,龍泉青瓷不是最昂貴的,但卻是口碑最好的。陳壇根告訴記者,這兩年龍泉青瓷的市場價值大概一年升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