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藝術(shù)大師晉曉瞳談“曲高和寡”創(chuàng)作之路:柴窯鈞瓷重塑古老靈魂
從唐朝的花釉瓷肇始萌芽,到元末因戰(zhàn)爭災荒而窯毀人亡——在鈞瓷的生命歷程中,北宋末年,禹州古鈞臺下,它曾達到自己最輝煌的頂峰:既以鬼斧神工般幻化的釉色大大超越前人,又以沉穩(wěn)內(nèi)斂如玉般的質(zhì)感令后朝歷代的匠人望塵莫及。北宋鈞瓷這獨特的風貌究竟因何而成?它真的如同歷史長河中乍現(xiàn)的曇花,再無重現(xiàn)之日嗎?
在神秘的技藝斷代七百年之后,鈞瓷的故鄉(xiāng),晉氏鈞瓷掌門人晉曉瞳做了一個決定:拋卻現(xiàn)代化的設備,力圖全面復原宋人當年的工藝,于柴木裊裊燃燒的火焰之中,去追尋鈞瓷最古老的靈魂……
從氣窯到煤窯:小小煤窯燒出天價鈞瓷
晉曉瞳的父親晉佩章,在鈞瓷界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是老老少少的禹州人都尊敬有加的“鈞瓷泰斗”。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迷惑世人千年的“窯變”之謎剛剛被“破解”,液化氣窯也開始大范圍普及——原來,神鬼莫測的“窯變”不過是氧化銅在燒成過程中發(fā)生的物理化學變化,而只要施以合理的化學配方,置于溫度氣氛穩(wěn)定的液化氣窯中,只要不到九個小時的時間,整整一窯紅彤彤的“鈞瓷”就可以誕生了。在那個紅紅火火的年代,這種千人一面的“解放鈞”迎合了中國人對“紅”的喜好,卻也讓鈞瓷丟掉了“窯變”無雙的真正價值所在。
在這股“科學化大生產(chǎn)”的洪流之中,晉佩章默默地逆流而上。他在自家庭院里支起小煤窯,決意燒制“古典鈞瓷”,而晉曉瞳就成了父親身邊的得力幫手。和爐內(nèi)氣氛均勻的氣窯燒制相比,物理化學反應更加復雜的煤窯燒制顯得極為艱難。燒出來的東西,經(jīng)常不是灰黑,就是流釉。但是,偶爾出來的幾件精品,卻又美得令人目眩。
這小小的煤窯里,誕生的最著名的作品或許就是《富士霞光》。那是一個天青釉雞心盤。盤下部的圖案像一座流光溢彩的山,上部則仿佛有云蒸霞蔚。右側(cè)上方,有一點雞血紅,宛如一輪太陽。“父親覺得這盤子的窯變效果不錯,就放在家里欣賞把玩。有個朋友來家,特別喜愛,給取名‘富士霞光’。父親覺得他真心喜愛,就說要送。人家覺得不好意思,把當時兜里僅有的七十幾塊錢留給了父親。”
一年之后,香港的朋友寄來了這件作品拍賣前留下的一張圖片,并告知:這件作品在香港的拍賣會上,被一位日本收藏家以300萬港元拍得,轉(zhuǎn)贈給了當年日本的明仁皇太子,入藏日本天皇宮中。
人們后來把這故事當作傳奇。傳到晉佩章耳朵里,他只是“嘿嘿”一笑,根本不當回事。
從煤窯到柴窯:重拾斷代七百多年的柴燒方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月工資“高達”八十多塊錢的“富人”晉佩章卻是個遠近聞名的“月光族”,因為他人很大氣,錢都用來做燒窯實驗以及請人喝酒吃飯了。晉曉瞳因此想自立門戶,他說:“我當時也四十歲了,眼看自己的勞動養(yǎng)活不了一家老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一心想自己出來弄個廠。”除了這個理由,還因為他想搞清楚一個謎團。
晉曉瞳發(fā)現(xiàn),從神垕當?shù)氐目脊虐l(fā)現(xiàn)來看,鈞瓷在北宋發(fā)展到鼎盛時期,當?shù)卮蠖鄶?shù)都是小型的雞窩窯,窯坑或附近都會有柴燼存在,這說明當時的北宋匠人,不是在用煤,而是在用柴燒制鈞瓷。晉曉瞳自己是窯工出身,各種鈞瓷燒造工藝,他都經(jīng)歷并實踐過,除了柴燒。煤窯燒出來的鈞瓷雖然有令人驚嘆的“窯變”,但和宋朝的傳世鈞瓷相比,他總覺得不太令人滿意。“宋鈞瓷似乎更加滋潤、厚重,似玉非玉、勝似玉。我想:這會不會正是柴窯所造就的特質(zhì)呢?”
然而,柴窯燒制的方式畢竟已經(jīng)斷代了七百多年,柴燒的成本又極高。這種仿若“燒絲綢取暖”的舉動,令許多人都為晉曉瞳捏了把汗,連父親都不支持他這樣去做。
晉曉瞳卻主意已定。而令人驚訝的是,他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燒制成功。“東西一出來,我自己都驚呆了,因為柴窯將鈞瓷的‘窯變’之美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為何柴窯的“窯變”會比煤窯更美?晉曉瞳解釋說,柴窯里磷的揮發(fā)成分對鈞瓷的釉面形成一定的沁潤作用,由此形成一種玉的質(zhì)感。而煤窯里有硫,在陶瓷生產(chǎn)中硫是一種有害物質(zhì),會在釉面上形成類似豬毛孔一樣的空洞,影響瓷器的光潔度。
晉曉瞳說,從見到柴窯鈞瓷成品的那一刻起,他就深深“陷了進去”。如今,一百件出窯鈞瓷中可以挑出二十件滿意作品,晉曉瞳對這個出窯合格率已經(jīng)十分滿意。
燒柴的成本如此之高,而且在環(huán)保上也說不過去,所以晉曉瞳現(xiàn)在改用煤礦上回收的廢舊坑木來燒制。
柴窯之路多寂寞 但精品價格五年漲了七八倍
一年到頭,晉曉瞳的柴窯里,會產(chǎn)出近千件鈞瓷制品,但是窯變的工藝特征決定其中80%以上都是一出窯就被砸掉的次品,剩下不足200件精品。而其中能讓晉曉瞳認為是無雙的孤品的頂級之作,一年不過只有3到5件。
和全國其他的陶瓷大師們相比,這個數(shù)字是個相當保守的。但晉曉瞳不覺得少,他有個心愿:讓自己做的鈞瓷能夠成為后人無比珍視藝術(shù)珍藏的珍寶。“哪怕只有幾件作品得以永恒流傳,也是藝術(shù)家的生命在延續(xù)。”他想追求這種永恒感。
哪怕這樣的追求,是要以犧牲當下的一些經(jīng)濟利益為代價。
晉曉瞳告訴記者,目前神垕做鈞瓷的有一二百家。其中做煤窯的少,做柴窯的更少,兩者加起來不到總數(shù)的5%。
2008年,晉曉瞳的單件作品最高價位也就是3萬元左右,而這兩年,一件已經(jīng)能賣到一二十萬元。在寂寞的柴窯之路上奮戰(zhàn)多年,他的作品終于開始引起越來越多藏家的重視和喜愛。但他并沒有因此加快創(chuàng)作的步伐。用柴窯這種古老的方式做鈞瓷,急不得。“我很喜歡現(xiàn)在自己的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因為在保證生活沒問題的前提下,可以充分體會做鈞瓷的樂趣。每次開窯,看到作品的誕生,那種愉悅難以言表……此種快樂是金錢買不到的。”
大家簡介
晉曉瞳,當代著名鈞瓷藝術(shù)家,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zhèn)人,1963年元月出生于鈞瓷世家,高級工藝美術(shù)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當代鈞瓷柴燒工藝恢復與開拓者,中國工藝美術(shù)學會會員、中國陶瓷藝術(shù)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shù)大師。數(shù)十件作品被外交部、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文聯(lián)、英國珍寶博物館等重要機構(gòu)收藏。
專家支招:
鈞瓷的保養(yǎng)和清潔
鈞瓷鑒賞家、聚藝畫廊經(jīng)理陳國強介紹:
1.鈞瓷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最理想的儲存方法是把鈞瓷放在用海綿或泡沫襯墊的囊盒里,最好不要把兩件鈞瓷放在一起;如果非得放在一起,中間一定要用泡沫隔開。如果要陳列的話,瓷器底部可粘貼硬度高的泡沫墊,最好是放在固定的堅實的木架子上。
2.鑒賞鈞瓷時雙手應該保持潔凈和干燥,最好把戒指等硬物取下,注意不要碰撞,不要互相傳遞。同時,鈞瓷的分量很重,器型大的瓶、尊移動時,應一手托住底部,一手拿住脖子,以免使原來拼接起來的兩節(jié)脫開。有雙耳的瓶、尊裝飾等,在取放時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損壞。
3.在取放人物塑像類鈞瓷時,須注意當心塑像的須發(fā)和手指部分,這些部分最纖細突出,極易損壞。
4.手拿鈞瓷的大盤、大碗時,一定要雙手捧握,忌用單手拿盤、碗的一邊,以防斷裂。
5.在洗刷清潔時,一般的污漬可以用堿水或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凈水沖凈;要控制好水溫,以防冷熱水的交替使鈞瓷發(fā)生爆裂。對于頑固污漬可以用棉簽蘸上白醋擦洗浸泡,再用牙膏軟毛刷擦洗。
6.日常保養(yǎng)可用一塊干凈的濕布擦拭鈞瓷,用柔軟的刷子除去鈞瓷上不易擦到的縫隙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