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安第二屆名民間收藏展的陶瓷展廳中,有一個瓷片專柜,里面有不多見的汝窯瓷片和元青花,F(xiàn)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瓷片的主人叫陳惠豐,除了幾千塊瓷片,他還收藏了200多盞陶瓷燈具。
4000塊瓷片,研究陶瓷的最佳樣本
陳惠豐是揭陽人,20世紀90年代來到深圳,2003年開始收藏陶瓷,如今是一家裝修設(shè)計公司的負責人。最近兩年因為業(yè)務原因,全家搬到了東莞,他收藏的寶貝也跟著去了東莞。因為接受采訪,他特意帶著大包小包的瓷片和燈具回來。
陳惠豐告訴記者,剛收藏陶瓷不久,他就在朋友的建議下開始買些瓷片回來學習。“當時很便宜,5塊、10塊就可以買到一塊不錯的瓷片。”工作之余,他就拿出幾塊瓷片翻來覆去地看。“我一般將一堆瓷片放在右手邊,拿出一塊,看完后放到左手邊。全部看完一遍之后,再從右手邊開始,一塊塊拿出來,再看一遍,這樣反反復復地看。時間長了,自然對于某個窯口、某一個年代陶瓷的特征了然于心。”
陳惠豐說,瓷片收藏和整器收藏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它們的胎、釉、紋飾甚至連器形都是相同的。如果對瓷片的認識達到較高層次,那么在辨別瓷器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所以,以較低成本購藏瓷片,以此來提高眼力是絕對值得一做的事情。如今,陳惠豐已經(jīng)收藏了4000多塊瓷片,包括比較少見的元青花和汝窯瓷片,“這些瓷片涵蓋不同的窯口,不同的年代,從斷面又可以清楚看到胎釉,可以說是學習和研究陶瓷最好的樣本。”
陳惠豐告訴記者收藏瓷片也有很多學問。首先要辨真?zhèn),確定瓷片為真品之后再收藏,否則就毫無意義;其次,有典型性,收藏的瓷片最好是在釉色、胎質(zhì)、紋飾、款識等某一方面有明顯的特征;第三要有檔次,盡可能選擇當時的精品珍品瓷片;第四要相對完整,瓷片本身就有殘缺,太過零碎就無法欣賞它本來的神韻;第五要成體系,盡量收藏一個系列的瓷片標本,可以相互比較與參考,從整體上把握它們的共性與特征。
200多盞燈具,古今照明歷史的縮影
收藏陶瓷兩年后,朋友建議他開始建立自己的收藏專題,他選擇了燈具。“我想知道從古到今照明是怎樣一步一步發(fā)展過來的。”
確定了這個主題以后,他就開始有意識地收集各個時代、各個窯口的燈具。到古玩市場淘,和行家交換,或是到古董生意人那里買,甚至聽人說廣州某個人有幾盞燈,他就開著車子直接到了人家家里,總之陳惠豐想盡一切辦法收集燈具。淘到一盞燈可以讓他興奮好幾天,但錯過一盞好的燈又會讓他難過很長一段時間。
目前,陳惠豐收藏的最古老的燈是一盞戰(zhàn)國的陶燈碗。它的外形是一個動物,只可惜收藏時已經(jīng)有些殘缺,所以無法斷定是哪種動物,燈碗中間有一個尖狀的東西(相當于燈捻),碗里放上油就可以點燃。其實,一開始他并不覺得這盞燈有什么珍奇之處,結(jié)果經(jīng)北京的陶瓷鑒定專家李知宴一鑒定,竟然是戰(zhàn)國時期的文物,能收藏到如此“高齡”的燈,著實令陳惠豐感到意外。而他最為得意的收藏則是南北朝時期的一盞盤式燈,盤子中間有兩根立柱,立柱兩端各有一個小環(huán),穿上燈捻,倒上油,可以同時點燃。陳惠豐告訴記者,這盞燈在《中國瓷器圖典里》可以查到,是三級文物。
如今他已經(jīng)收藏了200多盞燈具,上至戰(zhàn)國時期的陶燈,下至民國時期瓷器做的電燈都有,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系列。陳惠豐告訴記者,這些燈具不僅讓他看到中國照明發(fā)展歷程,也看到陶瓷的演變歷史,更看到中國文化發(fā)展的一個側(cè)面。陳惠豐計劃在明年辦一個燈具展覽,分享他的收藏成果,也讓更多人了解一下燈具的發(fā)展歷程。
“因瓷知政”收獲多
8年的收藏經(jīng)歷,也讓陳惠豐收獲頗多。在收藏陶瓷過程中,通過查閱資料,和同行交流,陳惠豐不僅積累了豐富的陶瓷知識,對于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陶瓷領(lǐng)域還有著因瓷知政的說法,也就是說每一個瓷器,從某種層面上,都反映著當時社會的現(xiàn)實。比如說瓷器上的畫作,往往取材當時的社會圖景,社會穩(wěn)定的時候畫面祥和,戰(zhàn)亂時往往都是戰(zhàn)爭題材,所以,“看某個陶瓷作品,其實就是在看那段歷史”。同樣因為收藏陶瓷,他認識了很多有見識、有層次的朋友,這些朋友不管是思想上還是工作上,都讓陳惠豐受益良多。此外,雖然陳惠豐并沒有將陶瓷作為賺錢的途徑,但從經(jīng)濟效益上講它的確可以升值,“不會讓人吃太大虧”。
但陳惠豐也向記者表示,這兩年想要收藏到好的燈具和瓷片,都不太容易了。“七八年前只要多跑點腿,就能收到,這兩年價格翻番了不說,也越來越難找了。就拿燈具來說,現(xiàn)在一年能找到三四盞就算不錯了。不過我這個人比較固執(zhí),只要開始的事,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哪怕一年只收到一盞我也會繼續(xù)收下去的,畢竟這個東西我懂,落到不懂的人那里它什么也不是。”陳惠豐說。
小瓷片看出大學問
收藏小課堂
小瓷片看出大學問
陳惠豐說,瓷片是學習陶瓷鑒定的最好樣本。他建議進入陶瓷收藏領(lǐng)域的新手,先買些瓷片,認真研究一下?墒且獜哪男┓矫嫒胧帜兀筷惢葚S認為,關(guān)鍵就是一個“看”字,而怎么看,看哪里都是大有學問的。一般來說,可以從器形、胎質(zhì)、釉、制作工藝、款識等幾個方面來看。
一看器形。每個窯口、每個年代的器形都是有差別的,比如說宋代的汝窯的圈足、口沿都是向外撇。
二看胎質(zhì)。因為不同窯口位于不同的地域,使用的胎土也不一樣,所以胎質(zhì)自然有差別。從顏色上說,景德鎮(zhèn)的胎土呈白色;龍泉窯的胎土為灰色,汝州窯的胎土和香灰的顏色接近(因此被稱為香灰胎)。
此外,胎還有新胎老胎之別。老胎經(jīng)過成百上千年的風吹雨打,風化侵蝕,胎中往往有很多微小的孔。而新胎則質(zhì)地均勻,極少甚至沒有微孔。新胎、老胎是判斷一個瓷器年代,乃至真假的重要指標之一。
三看釉。和胎一樣,釉也有新釉老釉之別。老釉看上去比較潤,新釉就有火光,看上去比較刺眼。另外,不同窯口在用釉上也有顏色的差別,龍泉窯的一般是綠釉,景德鎮(zhèn)的則多是白釉(白中泛青)。
四看工藝。以陶瓷的底部來說,唐代以前的瓷器,多為餅足,唐末到五代之間則是圈足。
五看畫工。不同地方和時代的陶瓷,其繪畫風格也是有差別的。如景德鎮(zhèn)陶瓷就是以青花聞名;湖田窯是以刻花出名;長沙窯則是釉下彩點彩。
六看款識,即陶瓷上的落款。落款人名,可以幫助判斷陶瓷的時代和真?zhèn)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