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有兩大系統(tǒng),一個是官窯系統(tǒng),就是我們常說的宋代五大名窯;還有一個民窯系統(tǒng),分為八大窯系。我們先從宋代的官窯系統(tǒng),也就是宋代五大名窯講起。
我們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汝窯作為老大,有“汝窯為魁”之稱。
宋代的五大名窯和民窯的八大系統(tǒng),只有官窯和哥窯的命名方式是特例,其他都是以窯口地址作為命名的依據(jù)。“官窯”是一個特定的稱謂,專指宋大觀及政和年間于汴梁所設(shè)的官窯所造瓷器;至于哥窯的名稱來歷,相傳宋代龍泉章氏兄弟各主窯事,哥者稱哥窯,為宋代各窯之一。汝窯不用說了,就是宋代汝州所燒的窯;過去汝窯的窯址不明,直到20世紀80年代,汝窯窯址在河南寶豐清涼寺被發(fā)現(xiàn),我們才確切知道這個窯口的位置。定窯,就是定州所燒的窯。
名窯之魁——汝窯
汝窯作為宋代五大名窯的魁首,是老大。汝窯名氣很大,自古以來流傳甚廣。南宋人葉(音置)在《坦齋筆衡》里有這樣一段記載,他說:“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為魁。”古人的這些記載,對后人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收藏宋瓷的人,言必稱汝窯。
汝窯非常稀少,原因是汝窯的燒造時間非常短,只有二十來年。今天全世界有記錄可查的汝窯大約有67件。汝窯業(yè)非常珍貴,史書上也有記載,《清波雜志》里這樣說:“汝窯宮中禁燒,內(nèi)有瑪瑙為釉。”這段記載非常重要,提出汝窯的釉色是靠瑪瑙呈現(xiàn)的。宋代在燒造汝窯的時候,釉里加了瑪瑙末,所以汝窯釉面的光澤跟其他瓷器不一樣。
汝窯是宋徽宗在位期間燒造的瓷器,燒制這種青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宋徽宗的追求。當時*臣蔡京和各種道士都在攛掇宋徽宗信奉道教,導致宋徽宗后來篤信道教,他大力推行道教,稱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而道教對青色的追求,直接影響了宋徽宗的審美。
大同小異——官窯、哥窯
官窯顏色比汝窯透亮一些,顯得更青綠一些。今天官窯的概念,一般情況下指的是明清官窯,帶有明確朝代紀年的瓷器。實際歷史上的官窯,從宋代宮廷就有燒造。官窯是北宋定的主調(diào)。北宋官窯在北文章轉(zhuǎn)載于華夏陶瓷網(wǎng)宋末年宋徽宗時期才開始燒造,窯址不明。
公元1127年,南宋接替北宋。當時為了區(qū)分,北宋官窯就稱為“舊官”,南宋官窯就稱為“新官”。宋代的官窯,到了元代就戛然而止,一下停住了。因為它跟社會背景發(fā)生了沖突,元代人不欣賞這種青色的宋瓷。直到清代,皇宮才開始主動地去臨摹。了解這些社會背景,對瓷器鑒定會有好處。
哥窯是與官窯類同的一個窯口,非常接近。它也有紫口鐵足的特征,也有開片。哥窯和官窯的接近程度,有時候連專家都分辨不清。哥窯是中國古代陶瓷,尤其五大名窯中疑團最多的窯口。因為史書上的記載都不太詳細,哥窯的窯址至今不明。
特立獨行——鈞窯、定窯
宋代五大名窯中,汝、官、哥三種瓷器都是青瓷,僅從顏色就可以辨識。從科學上講,鈞窯也屬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為主的瓷器。鈞窯的顏色有玫瑰紫、鈞紅、天藍、月白,非常多。
鈞窯主要的燒造時期是宋金元時期,它有鈞官窯和鈞民窯之分。它是從北宋的徽宗時期開始燒造的,有人認為是“汝停鈞代”,即汝窯停止燒造以后,鈞窯就出現(xiàn)了。汝窯和鈞窯有些外部特征很接近,工藝也比較接近。鈞窯的工藝中有一點不同,它是乳濁釉,一種不透明的釉。官窯、哥窯、汝窯,都屬于透明的玻璃釉,釉是透亮的;鈞窯不是玻璃釉,是乳濁釉。
鈞窯對中國陶瓷史有個巨大的貢獻。它以銅為呈色劑,在高溫下一次呈現(xiàn)紅色。這不僅是對中國陶瓷史的貢獻,也是對世界陶瓷史的貢獻,這個貢獻在長達數(shù)百年的時間里都是輝煌的。
宋代五大名窯中,定窯與其他四窯不同,它是白瓷,那四個都是青瓷。那四大名窯里,除了極個別的以外,都不動雕工。只有定窯是以紋飾作為表現(xiàn)形式。直接原因是因為定窯的釉面非常薄,而其他四窯的釉面非常厚,所以定窯可以用刀來雕刻,體現(xiàn)它的紋飾之美。
宋代的審美觀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宋代的宮廷審美,它代表著官方和貴族的利益。青瓷的收斂、溫厚、寧靜、含蓄,以顏色作為表現(xiàn)形式,強調(diào)的是內(nèi)心的一種感受。青瓷受到宋徽宗個人的喜好而提倡,這是宋代官方陶瓷美學的一個寫照,注重精神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