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市民讓專家鑒定陶瓷真?zhèn)危蟊昏b定為仿品。
信息時報訊 漢代龍紋古玉?假的;明代粉彩花瓶?可惜還是假的。22日,南越王博物館聯(lián)手廣東省文物鑒定站推出惠民鑒寶活動,由專家免費為市民鑒定藏品。不少市民帶著六七件“寶貝”乘興而來,卻發(fā)現(xiàn)里面大多都是仿制品。對此,省文物鑒定站專家就表示,目前社會上流傳的藏品中,僅3%左右是真品,所以市民在收藏時,還是要多看、多學(xué)、少買。
60件“古董”大多是仿品
22日,記者在南越王博物館看到,前來鑒寶的街坊十分踴躍,雖然規(guī)定每人只能鑒定3件,但很多人還是帶了六七件。他們小心翼翼地包著自己心愛的花瓶、瓷碗、各種玉飾,生怕一不小心給摔碎了。雖然大家都希望從專家口里說出一個“真”字,但現(xiàn)實似乎比較殘酷。記者現(xiàn)場看到,從上午九點半到十點半短短一個小時內(nèi),市民帶來的近60件古玉與陶瓷中,大部分都是仿制品。有的市民帶來六七件藏品,一件真貨也沒有。更有趣的是,其中有仿品的“原型”就收藏在南越王博物館內(nèi)。
8件藏品中僅有一件是真貨,玩了收藏十幾年的劉先生坦言有些失望。他說,自己收藏古董,一方面是希望升值,另一方面也是喜歡。“既然喜歡收藏,就要預(yù)著買到假貨,沒能力就不要買,現(xiàn)在畢竟是假的多。”劉先生有著愿賭服輸?shù)男膽B(tài)。
街坊不服輸與專家“論戰(zhàn)”
但是,有的市民就不服輸,特地坐下來向?qū)<艺埥,或與專家進行一番“論戰(zhàn)”。“我這個藍釉白龍梅瓶應(yīng)該是元代的真品,因為這瓶上刻的龍十分精致,身長、三爪,是元代龍的特點”。當專家認為這是一件仿制品時,瓶主劉先生頗不服氣,對此,省文物鑒定站陶瓷鑒定專家許建林就表示,這條龍確實是有三爪、長身的特點,但是它的整體風(fēng)格沒有元代龍的氣勢,元代的龍有騰飛感,這條龍的形態(tài)卻沒有這一特征。“元代藍釉白龍梅瓶只在揚州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館收藏了兩件,非常珍貴。”許建林說。
不過,現(xiàn)場也有市民是“撿到寶”的,如一位市民帶來的海東青玉佩就被鑒定為遼代物品,玉質(zhì)溫潤,有收藏價值。還有一位市民帶來的翡翠手鐲雖然不是古玉,卻是種色俱好的A貨,價值不菲,可惜已經(jīng)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