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州網訊 “青楓一號工地挖出來一座古墓,你們快來看看!”昨天上午8時許,家住鐘樓區(qū)北港的市民顧先生致電記者,他聽鄰居說附近青楓一號建筑工地上前天晚上挖出了一座古墓,出土了很多瓷器、銀器,墓主人應該是一個地位顯赫的人。
昨天上午9時許,記者趕到位于鐘樓區(qū)青楓公園西側青楓一號二期工地,在工地西北角,果然有一個暗紅色的巨大方形石槨擺放在土堆上。“昨天晚上可熱鬧了,一直弄到夜里10點多的,挖出來不少東西哦!”工地門衛(wèi)師傅說,9月25日晚上6點左右,考古人員趕過來進行發(fā)掘,“那塊大石頭上硬是鑿了兩個大坑,放兩口棺材的,嘖嘖。”門衛(wèi)師傅告訴記者,他圍觀時看到考古人員從石頭和棺材縫里清理出了很多小物件,“好像有個像鐵塔一樣的東西,不大,黑乎乎的,還有一些瓷瓶子。”因為現場已經被考古發(fā)掘過,目前工地正常施工。記者隨后從北港派出所獲悉,25日下午,該工地一名挖機手在作業(yè)時鏟斗磕在一個硬東西上,清理積土后發(fā)現是一塊巨大的方形石頭,疑似古墓,當即報警。當晚,市博物館和市文管辦對這座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
昨天下午,市博物館副館長黃建康向記者講述了考古發(fā)掘的過程。9月25日下午5點多,他帶著專業(yè)考古人員趕到青楓一號工地,“去年下半年在這個工地隔壁的小區(qū),就搶救性發(fā)掘了兩三座明代墓葬,結合之前土堆隆起、小河環(huán)流的地貌特征,我們判斷這里是一處明代墓葬集中區(qū)。”黃建康介紹說,趕到工地時挖掘機已經停止工作,大型石槨的石質蓋板已經吊離,露出里面兩個一大一小的木質棺材,“從這種墓葬形式來判斷,是典型的明代夫妻合葬墓。”雖然棺木外露,但現場秩序很好,圍觀者不多,利于考古發(fā)掘。隨后,考古人員對木棺和石槨之間的空隙部位進行清理,分別在大棺的頭部、腰部和小棺的頭部出土了2件白釉瓷器、2件醬釉瓷器、2件綠釉瓷器和2件青花瓷罐。“這次沒有發(fā)現墓志銘,墓主人身份不明,應該是明代家境殷實的普通人家。”黃建康說,在這樣的墓葬中出土如此數量的瓷器,他也很意外,“在同時代、同形制的墓葬中很少見,對于研究明代瓷器提供了很好的實物資料,而且也進一步豐富了我們的館藏。”
記者看到,2件綠釉瓷罐通體翠綠,絲毫不像是深埋地下數百年之久,雖然還沒有洗去泥土,但露出的釉色酷似“西瓜皮”。而2件明代青花罐通體繪制芭蕉紋和吐蕊花紋,筆法寫意、舒展,釉色發(fā)紫、凝厚,“這些瓷罐都是實用器,應該是墓主人生前常用的物件。”黃建康告訴記者,在木棺和石槨之間,還清理出一個木質小供桌,上面擺放了一套冥器,“燭臺、酒壺、杯子,那個像鐵塔一樣的東西實際上是一個大的燭臺,整套冥器都是錫制的,因為年代久遠已經嚴重腐蝕了。”在打開兩個木棺后,考古人員發(fā)現大棺中除了爛泥外空無一物,而小棺中出土了一把保存完好的木梳,一把銅鏡。“明代木梳能完整保存至今的,很稀少,這把木梳大概10多厘米長,呈暗黃色。銅鏡比較大,直徑可能有20厘米。”黃建康說,遺憾的是,棺木中的大量紡織品已經完全腐爛,“因為它的棺槨保存都相當完好,本以為可以看到精美的明代紡織品,但打開一看什么也沒有,可能是棺材進水的原因。”
目前,這座合葬墓出土的30余件文物正在進一步整理和清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