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1465-1487),為明憲宗朱見深的年號,成化朝官窯書寫年款且落款位置已經(jīng)固定,為器底、器心、口沿等處。成化官窯款識為“大明成化年制”楷書。書寫刑事有二行、一行,外或有雙框或雙圈。有書款或刻款,書寫材料青花為主。書寫不如宣德時期穩(wěn)重,有稚拙之風。民窯紀年款以“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為常見?钔舛鄧郧嗷p圈。清康、雍、乾三朝時期仿成化款的非常盛行,多作六字雙行以青花料書楷字于器物外底,外圍青花單圈,雙圈成雙方框,也有無邊框的。
圖:明成化斗彩三秋杯
字體特征:
明成化官窯款,猶如出自一人之手。用筆自然,肉中有骨,柔中見剛,既挺拔瘦勁,又筆首圓潤。孫瀛洲先生在談到成化官窯款識的字體結(jié)構(gòu)時說“大字尖圓頭非常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七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明字窄平年應(yīng)悟,成字一點頭肩腰”。孫先生指的是“大”字的第二筆上端有尖,有圓,出頭不高。第二句是指“成”字第五筆,撇直而生硬。第三句是指“化”字的單人旁和“七”旁上端相平,或接近相平。第四句是指“制”字的下部“衣”的第二筆一橫,很少越過右方的立刀以外。第五句是指“明”字右邊的“月”,上窄下寬,“年”字呈肥胖狀。第六句是指“成”字末筆的點,有的與頭平,有的與肩平,有的在腰際。
色相特征:
成化官窯款,大多采用青料書寫,少數(shù)以色釉拔白的技法來表現(xiàn)。青花書體款字的青色,沉淀濃淡不一,青料四周好像浮霧欲蓋,在強光下,用放大鏡審視,款字上隱現(xiàn)一層云霧和如珠的氣泡。
布局:
成化官窯款常以豎排雙行來構(gòu)圖,一半安置在器底,外圍雙方框或雙圓圈。圍飾的方框用手工畫成,線條規(guī)整度欠精密,并遺有因運筆輕重不勻而留下的濃淡不一的色料痕。圍飾的圓圈,由于在陶車上操作,較為規(guī)整,但也往往遺有色料濃淡的烙痕。明成化官窯款,也有少數(shù)橫排一行或單排作半環(huán)形排列,安置于器物外壁口沿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