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粉彩荸薺瓶。
科檢報告。
本報訊 首席記者肖宇輝報道 市民高女士近日攜一件祖母陪嫁瓷瓶,前往中華疑似文物甄別保護委員會云南科技檢測中心,經(jīng)科學鑒定其家傳粉彩瓶誕生于清晚期。
近日,高女士在看本報“高古文化天地”欄目后,帶家傳粉彩瓷瓶到云南科技檢測中心作科學鑒定。瓷瓶是高女士祖母的陪嫁物之一,其祖母生于19世紀末期,舊時是大家閨秀,瓷瓶幾經(jīng)輾轉毫無破損,傳代到今十分難得。
瓷瓶是一只繪有秋雁及花卉紋的粉彩荸薺瓶,經(jīng)測量高45厘米,口徑12.7厘米,底徑18.9厘米,重6630克。底部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胎質(zhì)細密堅實,釉水瑩潤,粉彩色澤鮮艷飽和,瓶頸繪黃地纏枝花卉紋,瓶身繪花間秋雁圖。描繪雁群在草地休憩時的情景,秋雁形象生動,菊枝斜擺,秋風(微博)瑟瑟,一群遷徙的大雁在草石上小憩,風輕水止,寧靜安逸,造型準確,形神兼?zhèn)洹?/p>
高女士告訴記者,她來到疑保會云南科技檢測中心之前,已請不少專家做過鑒定,有專家目鑒后認為是乾隆本朝本款的官窯瓷,還有一些專家認為是件后朝仿前朝之物。專家們振振有詞,高女士卻被“繞”得沒了主意。
經(jīng)中心主任呂志堅目鑒,認為該瓷器為清晚期產(chǎn)品。中心檢測人員用EDX3600L―X熒光能譜儀對瓷瓶釉、胎作雙重分析,得出科學、客觀、公正的結果:“送檢樣品元素成分含量與19世紀晚期(清代晚期同治朝至光緒朝之間)粉彩瓷器數(shù)據(jù)符合較好,屬景德鎮(zhèn)窯產(chǎn)品”。
呂主任說,專家難免會有看走眼的時候,對一些有爭議的古玩藝術品,選擇高科技檢測數(shù)據(jù)及斷代作為眼學鑒定的參考依據(jù),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賴儀器,中心歷來提倡“傳統(tǒng)眼學+科技鑒定”的科學分析方法。
呂評價說,這只“粉彩秋雁圖荸薺瓶”工藝精美、品相完好;器型大氣端莊,粉彩色調(diào)清新明快,特別黃釉發(fā)色十分接近清乾隆鼎盛時期的官窯粉彩瓷,如此精美的瓷器難怪專家會看打眼。如今藝術品市場急速上揚,晚清、民國的粉彩瓷器市場價值漸升,像高女士這只家傳粉彩瓷瓶雖是后朝仿前朝之物,但在本朝本款官窯瓷市場數(shù)量稀少的現(xiàn)狀下,其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將會逐漸被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