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汕頭8月31日電題:粵東“大寮嵌瓷”薪火相傳走向海外
嵌瓷是潮汕地區(qū)的民間建筑裝飾工藝,它采用各種釉彩光澤的陶瓷片作為主要原料,經敲制、剪取、鑲嵌、粘貼、堆砌而成人物、花鳥、山水等半浮雕或立體圓雕效果的工藝品,通常應用于寺廟、祠堂、民居等建筑。
這種手工藝,出現于明代,而汕頭市潮南區(qū)大寮嵌瓷距今也已有100多年歷史。“大寮嵌瓷”于2008年被列為第二批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記者在大寮村采訪了解到,這個自然村現有人口1868人,其中嵌瓷工藝師傅級別的藝人就有100多人,加上一些普通工匠、雇工,大寮村是名副其實的“嵌瓷之鄉(xiāng)”。
1906年,大寮民間藝人許石泉拜“嵌瓷祖師”吳丹成為師,學習繼承嵌瓷藝術并把技藝傳給子孫及族人,世代相傳,F在的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寮嵌瓷”傳承人許少雄、許少鵬已經是第四代傳人了。
在“大寮嵌瓷”展覽館,大寮村許徐文向記者介紹,改革開放以來,大寮嵌瓷藝人足跡走遍潮汕各地,還先后到過香港、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獻藝。當地知名嵌瓷藝人許漢根、許漢亮及許少鵬曾應邀到新加坡的“雙林寺”、香港的“慈云閣”等地嵌瓷作畫,他們制作的“雙龍戲珠”、“八仙過海”、“蛟龍戲水”等大型作品,神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近期,大寮的嵌瓷藝人還被請到馬來西亞、泰國嵌瓷作畫。
許徐文說,嵌瓷作為潮汕民間獨特的建筑裝飾藝術,對于研究潮汕古建筑有一定的史學價值,而隨著大寮嵌瓷藝人到海外獻藝,也在潮籍華僑中產生了影響力,增強了海外潮人的民族認同感。
據許徐文介紹,一件完整的嵌瓷作品的完成,需要用到彩色瓷片、鐵鉗、缶刀、灰匙等工具。目前大寮嵌瓷工藝已發(fā)展得十分成熟,形成了平貼、浮雕、立體圓雕等多種不同的藝術手法。其中,平面或浮雕工藝操作起來比較簡單,趁灰泥沒干時直接組拼粘貼即可;但如果是立體嵌瓷,就要用鐵線扎好骨架,然后先用筋灰塑成雛形,再在其表面嵌貼瓷片。
近年來,大寮嵌瓷的知名藝人們在繼承其先輩的傳統(tǒng)工藝的同時,勇于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并帶徒授藝,希望將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薪火相傳,發(fā)揚光大。
許徐文向記者介紹,“大寮嵌瓷”展覽館開辟有免費的嵌瓷培訓班,向有興趣的學生開放,每周五、周末都有專業(yè)的嵌瓷藝人到培訓班講課。開班兩年來,已經吸引了200多名當地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前來學習。今后,培訓班還將舉行學員作品展覽。
今年20歲的許旭龍是大寮知名嵌瓷藝人許錫豪的孩子,學習嵌瓷已經有3年了,現在許旭龍子承父業(yè),成為了一個嵌瓷“小師傅”。許旭龍告訴記者,學習嵌瓷是從小耳熏目染的興趣使然。他剛開始學的時候,手被瓷片劃開一道道口子,但還是堅持了下來。許旭龍說:“從我太爺爺就開始做這個,我要把這門手藝繼續(xù)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