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大獎活動廣州海選,鑒寶專家稱
民間收藏九成是“流嘢”
羊城晚報訊 報道 : 27日, 國內首個文化藝術品收藏大獎海選活動在廣州拉開序幕, 來自廣東省內的許多藏家拉著大大小小的拉桿箱, 送來了自家的珍藏。 雖 然 市 民 收 藏 熱 情 高漲, 但經專家鑒 定 , 民 間 收 藏 九 成 是“流嘢” 。
來自普寧的李先生, 不辭辛苦運來了 4 個 1 米多高的大鏡框, 里面裝著四條屏的古畫。 書畫鑒定大師陳九齡和陸小明戴上白手套細細辨認, 認出這是道光年間的真品。 陳九齡告訴羊城晚報記者: “這四條屏的古畫距今已有 170-180 年的歷史, 雖然畫家謝銘名頭較小,但此畫畫得非常細致, 同時期潮汕地區(qū)畫人物的大師, 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雖然畫作一直裝在鏡框里保存得不好, 紙面已經有不少明顯的蟲蛀點, 但仍然不失為一幅好畫。 特別是當時畫家所用的白粉是用蠔殼磨成的, 如果是現(xiàn)代的鉛粉, 這么多年早就發(fā)黑了。”
這也是當天上午專家們唯一認為可以進入復選的一件藝術品。 市民送選最多的是各式各樣的瓷器,但幾乎都是仿古瓷器。 資深古陶瓷專家陳紹槐告訴記者:“民間收藏多‘流嘢’不奇怪,因為現(xiàn)在仿古技術越來越高,市民有收藏的熱情,但沒有專業(yè)的知識很難鑒別出來,建議市民別貪便宜,沒那么多漏可以撿。 ”
據(jù)活動舉辦方南方文交所有關負責人介紹,本屆“大賞”設三大主獎項,分別是 “年度十佳民間收藏精品”、“年度十佳收藏人物”、“年度十佳民間收藏機構”。其中,“年度十佳民間收藏精品”通過海選和推薦產生,所有藏品都經專家鑒定,將從藏品的文化特征、文化內涵、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及其獨特性、稀缺性等方面來進行綜合評選。 在首場大賞海選活動結束后,此活動在未來的三四個月內, 將在東莞、佛山、珠海、中山等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