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故宮博物館官網(wǎng)發(fā)布宋代哥窯瓷器受損處理結果。故宮稱事故系工作人員操作電腦輸入數(shù)據(jù)失誤,導致儀器內的樣品臺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而損壞,直接責任人被行政記大過,部門負責人被行政警告。
故宮相關部門的處理決定,行云流水一般地充滿了行政化的色彩?春笞屓瞬唤袊@,其書面化語言的嚴謹,其對處理結果的一板一眼,仿佛那個破碎的翠綠色的盤子,跟故宮的管理毫無關聯(lián),完全是一次電腦操作所導致的偶然事故。但真如其行文所言,故宮毀損的宋瓷是一次標準的小概率事件嗎?我看未必。
我們不妨數(shù)數(shù)近年來圍繞著故宮發(fā)生的諸多新聞,從前幾年的星巴克,到悄然出現(xiàn)的豪華會所;從前不久保安人員放走盜竊者,再到此次的宋瓷化為碎片。哪一條新聞,不是暴露出故宮在管理上的諸多問題呢?
其實,公眾之所以如此關注故宮,絕不僅僅是因為宋瓷珍貴那么簡單,因為通過一系列故宮的表演,公眾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三個字——不放心。通過星巴克魅影,人們看到了故宮商業(yè)的一面;而豪華會所的燈光,則照射出故宮依然熱衷于紅塵的一面;前不久的故宮失竊,充分說明這個最需要安全的地方恰恰管理混亂;而宋瓷的破碎,則暴露出故宮在最應有的專業(yè)性上的極大欠缺……這樣一個故宮,能讓人放心嗎?
誠然,在商業(yè)化的社會里,任何一個機構都會不可避免地要與資金打交道。但置于滾滾紅塵之中,故宮卻全然找不到北,屢屢以負面新聞放大著自己舉步維艱的老態(tài)龍鐘之相,有了如是的一種不良累積,誰會說故宮宋瓷的破碎是一次偶然事件呢?
或有人說,管理上的混亂,可以通過事后問責來慢慢理順,這話倒是沒錯。但對一個只知道用官腔來應對危機,只會用行政言辭來梳理自己過失的機構而言,看似嚴厲的問責已然如同罰酒三杯一樣輕柔充滿憐惜之意,我們又怎能指望問責之后的反思會透徹心扉?更何況,如此之大的事件,有關部門依然堅持讓當事人——故宮管理方自查自糾自責呢。
更進一步說,最需要專業(yè)性管理的地方,其主要管理者卻是不折不扣的政務工作者,換言之,就是典型的外行去管理內行,焉能不事故不斷,亂相叢生?
筆者認為,故宮目前應該明確一點,那就是這絕不單單是一只盤子的事!這只盤子的背后隱藏著種種可能發(fā)生或即將發(fā)生的事故隱患。這才是民意憤怒的原因。
另外,俗話說的好,有破才有立。一次事故如果解決得好,解決得到位,同樣可以成為重建信用的一次契機?晒蕦m如果抓不住這個機會,就只能繼續(xù)忍受民意的憤怒,在民憤中背起不負責的負面標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