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所有喜愛收藏的人一樣,在黃宏的工作室里是一屋子大大小小的瓷罐陶碗。這個是西晉的,那個是長沙窯址發(fā)掘出來的,旁邊那個是紅山文化的……黃宏如數(shù)家珍,看得人嘆為觀止。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個工作室里陳列的500多件藏品,還只是他收藏的一個系列,這個系列是與茶相關的。
茶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飲茶傳承了中國文化當中很重要的部分。“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國文化發(fā)展史”,黃宏如是說。
“陶瓷博物館”
黃宏的工作室更像是一個“陶瓷博物館”,林林總總的大小陶器裝滿了整整一間屋子。而更令人驚奇的在于,這些物件兒居然都是與飲茶有關的。黃宏很認真地告認記者,據(jù)他這么多年收藏陶瓷的知識積累來分析的話,他認為,一部茶具史,就是一部中國陶瓷史,而一部陶瓷史,就是中國文化發(fā)展史。
黃宏這么說有他的道理。在他這么多年的收藏當中,瓷器是其中的一個門類,其他如銅鏡、石器等也都是他喜愛的。近些年來,為了系統(tǒng)地將自己的收藏展現(xiàn)出來,從而推動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黃宏打算做一系列的展覽。于是他再一次細細地整理自己的藏品,大致將它們歸為了17個系列。就在他梳理到陶瓷這一門類,并將它們的作用按類劃分時,他的發(fā)現(xiàn)令自己都嚇了一跳原來,在他眾多的陶瓷藏品中,與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飲茶息息相關的茶具,就占到了500余件。這一發(fā)現(xiàn)讓黃宏重新認識了中國的茶文化在中國社會發(fā)展當中的地位,它真的是如“柴米油鹽醬醋茶”所概括的那樣,是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開門七件事之一,也是很重要的事件之一。
品味紫砂壺
說到了茶具,就不能不提到紫砂。黃宏認為,作為中國古代的茶具,紫砂是茶具發(fā)展的一個巔峰。無論是它的制作工藝、審美、文化內涵都應該是最豐富的,同時,它也是集中國茶具之大成者。在黃宏的案頭,有一把菊瓣壺。這把制作于上世紀50年代的壺是黃宏的父親使用把玩過的。也許是因為有著對父親的思念之情融合其中,在黃宏的眼中,這把全手工制作的壺刪繁就簡,毫不拖泥帶水,很有大家風范。父親去世的那年,黃宏回到故鄉(xiāng),看到這把壺還置于案頭,便將它帶到了北京。
另一把黃宏較為喜愛的壺是把老壺。據(jù)黃宏介紹,這把壺是乾隆年間的工藝,壺身是堆塑的山水,壺嘴和把都鑲著玉,非常細致。這種工藝同時也反映了在乾隆盛世所盛行的爭奇斗艷、繁復華麗,不惜工本的奢侈之風。壺身上亭臺樓閣、回廊水榭,令人興味悠然,而裝飾的書法則像扇面上的書法一樣清新雅致。一把壺可以品味把玩和琢磨,深得黃宏喜愛。
弘揚茶文化
茶具所承載的也許并不單是歷史價值,其很重要的一面是文化藝術價值。
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收藏經歷讓黃宏認識陶瓷所承載的藝術價值,它們身上展現(xiàn)了繪畫、雕塑、書法、金石等各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有一年黃宏到長沙去做報告,在長沙文物商店看到了當時出土的一批執(zhí)壺,那上面的荷花、小鳥、水草等,寥寥幾筆,生動極了,完全就是一個唐人繪畫的小品。這一批執(zhí)壺他那時就覺得文化含量很大。于是,他把長沙文物商店所有拿得出來的20多把執(zhí)壺全都買了。做報告的講課費變成了陶罐,黃宏很開心。
云南是黃宏的故鄉(xiāng),普洱茶是云南一道獨特的風景和獨有的文化,此次茶具展正是他為家鄉(xiāng)弘揚茶文化做的實事。飲茶是中國5000年的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無論是各個窯口的瓷品,還是工藝、繪畫,都反映了不同時期藝術發(fā)展變遷的歷史,及中國在不同時期工藝發(fā)展的水平。也因此,黃宏認為一部瓷器史,就是中國陶瓷的發(fā)展史,中國的美術史及工藝史。
在與北京大學文化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趙為民探討展覽主題的時候,趙為民提出的“茶和天下”讓黃宏深以為然。因為,在承載著中國藝術傳承重任的同時,茶以及相關的茶具也無時不在體現(xiàn)著中國文化當中“和”的境界,反映了當今社會和諧是很重要的一個主題。黃宏認為,我們可以弘揚一種充滿包容性的文化“不要吵架,我們來喝茶”!
黃宏,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原所長,全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領導小組副組長、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