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常說:“將三軍無奇兵,未可與人爭利”,“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說:“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書中還列舉了賣油脂的雍伯、賣肉制品的濁氏等商人,他們都是掌握一技之長,經營奇物的商品而致富的。后世的“張小泉剪刀鋪”亦然。清代山西太谷縣一個曹氏商人,有一年看到高梁長得莖高穗大,十分茂盛,但他覺得有些異樣,隨手折斷幾根一看,發(fā)現莖內皆生害蟲。于是,他連夜安排大量收購高梁。當時一般人認為豐收在望,便庫存高梁大量出手。結果高梁成熟之際多被害蟲咬死,高梁欠收。而曹氏商人卻奇計獲利。
九、居安思危,處盈慮方
《書經》有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漢書。息夫躬傳》有言:“天下雖安忘戰(zhàn)必危。”商人李祖理“精理精勤,竹頭木屑之微,無不名當于用,業(yè)以日起,而家遂燒”。秦末有位任氏商人“折節(jié)為儉”,要求家人“公事不畢則身不得飲酒、食、肉”。古人關于經商理財的記載中還有:“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用度要節(jié)儉,切勿奢華,奢華則錢財竭”。由此可見,經商者居安思危,勤儉為尚。“處乎其安,不忘乎其危”。少一些安樂,多一份憂患,將使經商者進入佳境。
十、擇人任勢,用人以誠
孫子曰:“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故善戰(zhàn)者,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勢”。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一位齊國的商人叫刀閑。當時的商人一般都不愿雇用頭腦靈活的人做事,惟獨刀氏專門使用這種人,并給以豐厚的報酬和充分的信任,放手大膽地讓他們去干,這些雇工干得十分賣力,也非常出色。明代蘇州有個叫孫春陽的雜貨店,其店分為南北貨房、海貨房、腌臘房、醬貨房、蠟燭房,“售者由柜上取下一票,自往各房發(fā)貨,而管總者掌其綱。一日一小結,一年一大結。自明代至清乾隆年間二百多年,子孫尚食其利,無他姓頂代者。”像蘇州這個店鋪林立之地,孫春陽的雜貨房生意竟然能興盛二百多年,其成功之奧秘當得益于用人以誠,店規(guī)之嚴。清道光年間的黔商胡榮命在江西經商50余年,由于他以誠待人,童叟無欺,名聲大著,晚年罷業(yè)回鄉(xiāng),有人要求“以重金賃其肆名”,他一口回絕,并說:“彼果誠實,何籍吾名也!”可見,“誠信為本”是中國人經商的傳統(tǒng)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