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一天,靈山縣伯勞鎮(zhèn)鄧陽村人聲鼎沸,前來拉運鄧陽陶瓷的車輛絡繹不絕,幾個工人正小心翼翼地往一輛輛大卡車上裝載貨物,一股濃濃的陶香隨風撲面而來。
提起鄧陽的陶瓷產業(yè),村支書老董自豪地說:“別看這些在城市人眼里是爛煲爛碗盆,可在農村的市場大著呢。沙煲約600萬元,金斗1100萬元,水井圈285萬元……我們村是伯勞鎮(zhèn)收入最高的一個村。”去年,該村陶瓷銷售額1.2億元,有的農戶年外銷陶瓷產品60萬元以上。小小泥巴搖身一變,成了光彩萬千的陶器大產業(yè)。
鄧陽村委有810戶人家,其中從事陶瓷生產的有583戶,占總戶數(shù)71.98%;勞動力3000人,從事陶瓷生產的占了73%。全村共有27座窯,自制電動沙煲機器100臺。鄧陽的陶瓷業(yè)歷史悠久,手藝是祖?zhèn)鞯模炎隽藥装倌。瓷制品款式多樣,質量上乘,“鄧陽沙煲”更是名揚區(qū)內外。
在村口旁的瓦房里,我們見到了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謝天袖,小伙子年過六十的父親謝尚志,就是村里遠近聞名的制陶巧手,他祖父把技藝傳給了他父親,現(xiàn)在父親又傳給了他。以前是手工制作,現(xiàn)在大家都用上了電動沙煲機,制陶速度大大提高。如今謝天袖一家三口都從事陶瓷生產,年收入4萬元以上,在村前建了一幢陶瓷樓,日子過得十分甜美。
近年來,為了解決陶瓷產品的生產銷售問題,在鎮(zhèn)黨委政府的幫助下,鄧陽村成立了陶瓷協(xié)會和流通協(xié)會,由協(xié)會統(tǒng)一組織生產,統(tǒng)一推銷產品,鄧陽陶瓷漸成產業(yè),群眾更有信心,規(guī)模也不斷擴大,產品不但暢銷區(qū)內多地,還銷往廣東、海南、四川等多個省份,部分出口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深受當?shù)厝罕娤矏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