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佩蘭,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央視《鑒寶》欄目特邀嘉賓,陶瓷鑒定權威專家,半個世紀以來從事中國古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鑒定工作,參與了故宮庫藏文物和南遷文物的開箱整理,藏品的劃級、定檔工作,考察過我國南北方的古瓷窯址。編著有《豆彩名瓷》、《五彩名瓷》、《元代瓷器》等。
首次見到葉佩蘭是在徐東古玩城,第五屆湖北民間尋寶專家鑒定會今年4月18日舉行,有關方面請她來漢鑒寶,這位慈祥謙和的七旬老太太,特別敢于說真話,竟然當著主辦方的面直言不諱:收藏是騙人的市場,與忽悠有關。她在瀏覽收藏品時,堅決不讓人拍照和攝像,稱這樣做是為了避免給居心不良的人以騙人機會。之后記者再三約專訪,她一直沒空閑,一直延宕到昨日連線,她剛剛在京給澳門的一位收藏家鑒定完實物,才和記者交心談心起來。
7000多萬人搞收藏不太正常
記:近幾年全國興起收藏古董熱潮,您看這種收藏熱正常嗎?暴露出什么問題?
葉:從民眾收藏熱情來講,反映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但從收藏角度講,我覺得不太正常,我參與鑒定的古董80%是仿品,全國7000多萬人搞收藏,這種現(xiàn)象不太正常。過去收藏古董,就說解放前吧,都是富有人家,有權勢的貴族,藏品價值很高,故宮的好多一級品,都是過去有名的大家張伯駒、孫瀛洲捐贈的。
記:很多民間收藏者由于缺乏知識,盲目收藏,弄得傾家蕩產(chǎn),這種事多嗎?
葉:盲目收藏的人比較多,經(jīng)濟受損失的人也是很多的,有的藏家?guī)装偌,我挑不出一件真的,?jīng)濟上損失千八百萬。但有的人可能有經(jīng)濟實力,他不心疼,拿幾十萬就像幾毛錢似的感覺,假就假了吧,就這樣。
記:很多電視臺爭辦“鑒寶”類節(jié)目,對普及文物知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否也起了負面影響?
葉:“鑒寶”類節(jié)目起到一定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有一點誤導,就是讓老百姓認為古董值錢,我們在北京搞免費鑒定時,天不亮就都來排長隊,把家里什么亂七八糟、有年頭的全拿來了。
記:有人質疑“鑒寶”中一些專家是否具備應有的水平?
葉:市場亂,咱專家也亂。有人非常愿意上電視,這等于替他宣傳了,其實那些人不是正經(jīng)搞這些專業(yè)的,搞得比我們還有名氣。我覺得,電視臺為了做節(jié)目,選人不夠慎重。我聽說,有個人原來就是個工人,喜歡玩點這個,自己亂鉆,也不知道怎么就鉆到電視了,然后人家也讓他做一節(jié)目,去這么一回兩回,他名頭就響了。
現(xiàn)在還特別向往故宮
記:您18歲考上了河北大學,卻最終選擇入故宮,成天和古瓷打交道,會覺得枯燥乏味嗎?在故宮待了將近50年,提到它您腦海中浮現(xiàn)的第一個畫面是什么?
葉:我倒沒有枯燥乏味的感覺,領導安排我做什么,我就要做什么,就要把這項工作做好。我當年18歲,當時對故宮就覺得挺好玩的,又是花園啊,又是皇帝的寶座什么的啊,但是一來以后呢,沒想到一輩子都沒走,我真沒想到老了能成專家什么的。最深刻的畫面是我在故宮那個大庫里頭干活,我有一張照片,在故宮里邊,正經(jīng)八百地看這些個官窯瓷器,現(xiàn)在還是很愛看的,到現(xiàn)在我還特別的向往故宮……
記:您一直在故宮研究中國古瓷,與陳萬里、馮先銘、孫瀛洲、耿寶昌等文物大家共事多年,您已然是“國寶”級的人物了,在您的成長中誰對您幫助、培養(yǎng)最大?
葉:這幾個專家都是我的老師,我給陳萬里抄過稿子,馮先銘、孫瀛洲,還有耿寶昌,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但從鑒定經(jīng)驗上學的最多應該是孫瀛洲,我們天天在庫房一個桌子里頭整理東西,這些個老先生啊,他不會掰著手給你講,1+1=2,就是遇見什么說什么,隨時隨地給你經(jīng)驗,孫瀛洲過去他拿手摸摸就知道這東西是清代的、明代的、還是仿的,他有這個本事。
記:深宮大院中古瓷藏品一般藏家無緣相識,普通人更不能得見,您能否簡單扼要地介紹故宮官窯、民窯精品情況嗎?
葉:從藏品的質量和數(shù)量來講,故宮的官窯精品在全國是屬第一的,一級品是一千多件。故宮的民窯和外地博物館來比,那也是首屈一指的,所以現(xiàn)在我就覺得在故宮真是太幸福了。
收藏不應有一夜暴富的心態(tài)
記:很多人抱著一夜暴富的心理來收藏,您覺得應抱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
葉:心態(tài)要平常,首先熱愛傳統(tǒng)文化,熱愛才能研究才能收藏,要是想一夜暴富,盡想著花幾千塊錢撿一個,賣到幾萬甚至千八百萬,這種心態(tài)絕對收藏不到好東西。有幾個人讓我看到真東西,都是意外撿到。20年前,我曾經(jīng)碰到一個藏家,就是到農村搞工程,意外在一個老鄉(xiāng)家發(fā)現(xiàn)一樣東西,后來拿給我看時還真是宣德的一件盤子。我跟他說,你必須回去給老鄉(xiāng)家補錢,他后來真回去給人家補了上萬塊錢。
記:您鑒定過的瓷器高達80%的仿品,對于大多數(shù)藏家而言怎樣才能有效地避免這種損失呢?
記:關鍵還是得要懂。我覺得大部分人不太懂,就是想賺錢,不是收藏是搞投資,另外你不是大玩家,真正賺大錢的是大玩家。有人發(fā)大財就靠騙人,好多大老板都是給做古董的騙了。我覺得這假古董,尤其是假瓷器啊,給國家浪費了大量的瓷土資源,有好多藏家有幾百件仿品,占了他屋子,他都不知道怎么處理,送人都沒法送。
記:您曾到國外進行過學術考察交流,國外的瓷器市場仿品比例是不是也這么高呢?
葉:現(xiàn)在鬧回流,回流里有許多都是咱們的仿品賣出去,藏家不了解,以為在國外拍賣場買回來就是真的,藏家有這種錯誤的感覺,外國也有不少咱們的仿品,都跑國外去了,收藏仿品的臺灣人、香港人,再加上國內的深圳、珠海的哪都有,你想想得用多少瓷土。
元青花的意義重大
記:首都博物館前不久推出了“青花的記憶——元代青花瓷文化展”,對于專家學者“三四百件”的說法,國內不少民間收藏者并不買賬?您認為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有多少件?
葉:現(xiàn)在對于元青花,私人收藏家和搞專業(yè)有點對著干,我覺得關于件數(shù)沒必要去爭論,關鍵是研究這個器物,它的時代風格到底元代是怎么樣的,珍品什么樣,仿品什么樣的,我覺得這是重要的。件數(shù)誰說都不見得是準確的,我原來編瓷器書,大約300件左右,那我是根據(jù)發(fā)表的資料來寫的。
記: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紋故事罐”以2.3億元天價成交,元青花一器難求,是因為價貴嗎?還是獨特性?
葉:這個價位我覺得有好幾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物以稀為貴,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它意義重大。元代,它從宋代根本就沒這么漂亮的青花,所以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甚至于在陶瓷史上的地位它是很重要的。再有一個,有沒有炒作?因為它少,但是真正值不值2.3億?我覺得這里面有沒有炒作和一定的市場行為?說不準。
古玩鑒定證書不能隨意地開
記:您是國寶級的專家,見過無數(shù)珍品,您自己收藏文物嗎?
葉:沒有收藏,因為連老專家都沒的正經(jīng)八百的收藏。另外我們故宮還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我們老人都非常守規(guī)矩,就是說,假如便宜我們也不買,我們管庫房的就怕出點意外,自己說不清道不明,這東西到底是故宮的還是你自己買的,所以我們誰都不收藏。
記:許多藏家持“非官窯不藏”、民窯不入法眼的觀點,您怎么看?
葉:我覺得這也不對,民窯有的也很精,你要有宋代磁州窯的一個枕頭,有宋代磁州窯的大梅瓶,那現(xiàn)在我估計也很貴,這都是民窯啊。
記:您鑒定文物時,從不許外人拍照;即便收藏者帶來的是贗品,您一般也不說“假”字,為什么?
葉:我主要考慮藏家的心態(tài),說假呢我感覺對他刺激。為什么不讓拍照,因為我覺得現(xiàn)在市場很混亂,有的人拿我照片兜里揣著,可我對他一點都不了解。所以我就盡量避諱。實在不行,偷拍了一兩張就算了,我也不跟他較真。
記:近年來人們一直熱議古玩鑒定證書是否可靠,質疑專家、質疑儀器、質疑機構,“金睛火眼”眼學鑒定與各種儀器鑒定PK、品德良知與鑒定技藝PK,哪個更重要?
葉:應該還是要以傳統(tǒng)經(jīng)驗鑒定為主,F(xiàn)在儀器方面的鑒定,都是提供你一個參考數(shù)據(jù),不作為一個鑒定的標準。作為證書,我覺得國家和政府應該有一個規(guī)定,不能誰都能寫隨意哪個單位都能出,有人到一個地方鑒定,他一開開好幾十件證書,一個證書掙幾百塊錢。這樣的話,給藏家也造成一定的損失,藏家不了解專家到底怎么回事。他覺得有證書,我就能多賣錢。實際上,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