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是“沙子山”,右邊是“水泥墻”,一條路只剩一輛機動車通行的寬度,路面更是坑洼不平,這就是記者見到的增光道。由于增光道上增光陶瓷城的經營,周邊商家將建筑用的沙石水泥全部散置于道路兩側,使增光里居民和鐵路第二中學師生苦不堪言。這里的居民反映說,增光道的問題應該引起重視了。
9米寬的道路剩一半
從紅星路進入增光道,只見經營裝修材料的店面林立,道路兩旁的沙子水泥給人一種走進建筑工地的感覺。原本9米寬的道路在這些頗有氣勢的“攔路虎”的侵占下,只剩下不到4米寬。眼見一輛轎車駛來,記者立即避讓,崎嶇不平的路面馬上給記者來了一個下馬威,崴腳的滋味著實不好受。再看那輛轎車,行進之中猶如醉漢走花步,那叫一個搖擺不定?磥硭緳C是位初次走增光道的“新手”,搖下車窗看看路況,也只能說句粗口了事。此時一陣風吹來,沒有任何遮蓋物的沙堆立刻風起“沙”涌,行人紛紛掩面閉口。邁著蹣跚的步子走到增光道盡頭,記者儼然成了件“出土”文物。一名剛從增光里小區(qū)走出來的母親,左手抱著孩子,右手還不忘將小孩的帽子拉低,又向上拽了拽已經遮住孩子半個臉的口罩,嘴里不忘囑咐:“寶貝兒,一會兒記得閉眼,要不又得迷眼了。”
重型機械運輸壓壞路
據了解,增光陶瓷城已經存在十余年,主要經營裝修材料。隨著經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商鋪蔓延到增光道兩側,久而久之形成了“沙子堆滿路,水泥在路邊”的現狀。由于搬運沙石主要依靠重型機械,增光道上噸級以上的大型運輸車是“車水馬龍”,原本平整的路面被壓得坑洼不平。
雖然增光里小區(qū)在金鐘河大街上開有側門,但是一來繞遠,二來側門只有不到一米寬,行人還能通過,車輛進出小區(qū)只能“勇闖增光道”。擁有私家車的增光里居民李女士就怕下雨。“每逢雨天,增光道上的情況那是‘相當壯觀’。小雨和泥,大雨那就是沼澤地,雨后走增光道就像是戰(zhàn)地越野。”李女士無奈地說,“路面坑洼不平,下雨能見度又差,底盤低的車輛不是托底就是陷在路上出不來,我家的車已經為此進過3次修理廠了。”
夏天開窗通風您別想
增光里居民劉欣家的窗戶正好面對增光道,夏天也得門窗緊閉,否則用劉欣的話講,“只要一開窗戶,用不了一天,家里就成‘馬王堆’。”眾多增光里居民都抱怨,“退一萬步講,這些店鋪在路上堆沙子,我們認了,哪怕他們用布遮蓋起來,我們這也不會總刮‘沙塵暴’啊。”而且,增光道上還坐落著鐵路第二中學,初中生小文對記者說,學校大門口就堆著一座“沙子山”,“我們只要出來活動就成了吸塵器”。
材料堆放路旁沒地兒
增光陶瓷城的一位店主對記者說,自己經營的是沙子、水泥等建材,店里根本放不下,只能堆在路旁。談到為何不用東西遮蓋,他表示材料總在供求的流通中,用布遮蓋太麻煩。在被問及此舉給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時,他表示:“我們只是做生意的,管不了太多,就這么大地方,占路也是沒轍的事兒。”對于占路問題,眾多店主的說法與之相似,一句話“沒地兒”!
不來這買材料去哪兒
存在必然是有需求,增光陶瓷城多年沒遷址就在于周邊尚沒有同類型商城,大量客源使陶瓷城規(guī)模不斷擴大,形成惡性循環(huán)。記者采訪一位來買裝修材料的顧客時了解到,增光道附近居民區(qū)眾多,增光里、重光里、開城里乃至紅星路沿線居民都會到這買裝修材料。“增光陶瓷城占道確實污染環(huán)境,如果沒人來這買東西,時間一長他們可能就會遷址,但我們不來這兒買,去哪兒買呢?附近根本沒有類似商城,我覺得要解決增光道的問題,還得從根本下手。”顧客李先生表示。
蜀道難變大道快點兒
采訪中,增光里居民普遍表示,希望困擾他們多年的頑疾能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整頓增光陶瓷城,一來可以還周邊居民以清凈,二來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讓增光道早日“蜀道變大道”,真正成為一條“增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