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上海博物館看到蔣道銀先生修復的一件明永樂青花扁瓶,又一次驚愕于古陶瓷“修復國手”起死回生的絕技。
這件傳世扁瓶交到他手中時,已經(jīng)碎成十幾瓣了,頸、環(huán)、腹等嚴重斷裂,修復難度極大。蔣道銀經(jīng)過清洗、粘接、補缺、著色、上釉等程序,終于使扁瓶死而復生,重新煥發(fā)出熠熠的神采。
這件扁瓶修復的難點在于,不僅要在修復部分重現(xiàn)出釉下彩的工藝效果,還要體現(xiàn)永樂青花的神韻。而這個神韻,是指青花的暈散和鐵銹斑等特征,以及古代工匠在繪畫時對毛筆運用的自然狀態(tài)和隨意性,這就要求修復者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及對中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的深刻理解。而蔣道銀是從上海戲劇學校畢業(yè)的,經(jīng)過30多年的修煉,早已到了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特別是他與上海合成樹脂研究所聯(lián)手配制的高分子仿釉材料,可以使瓷器修復部位歷經(jīng)30年不變色,堪比英國、日本等國的同類產品。
作為在上海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專家,蔣道銀已經(jīng)成功修復了500余件古陶瓷,其中就修復過一更大的永樂扁瓶。這是躺在上海博物館庫房里幾十年的永樂青花扁瓶,器型碩大,但缺耳、缺環(huán)、缺蓋,所以一直無法展出。上世紀90年代末,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以2147萬港元的高價拍賣了一件與它相同的明永樂青花扁瓶,一時轟動,大大提升了中國瓷器的地位。蔣道銀得知消息后異常振奮,馬上向領導請纓,攬下了這份修復活。但找遍上海博物館的館藏資料,均查不出同類瓷器的蹤影,后來他獲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同樣的瓷器,趕到那里隔著玻璃柜目測了大致的尺寸,回上海畫好畫稿,做了一批零配件送到景德鎮(zhèn),在模擬明代窯爐的氣氛條件下燒制。經(jīng)過兩年的反復試驗,終于使這件世所罕見的青花扁瓶再現(xiàn)明代青花瓷高峰期的美麗神韻,今天在上博陶瓷館里就可以欣賞它的風采,但誰也看不出它曾經(jīng)受過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