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之歌
據(jù)傳刺桐城西,戴云大麋,有個瓷雕大師沉迷十載,精心制作了一支奇特的瓷洞簫。此簫吹奏,東邊來龍西邊來鳳,南邊魚蝦跳躍,北邊百鳥來儀。一吹風調(diào)雨順,二吹五谷豐登,三吹萬民康樂,四吹天下太平。此后,東邊多了座龍潯山,西邊有了鳳凰山,南邊魚蝦戲水,北邊百鳥飛翔。龍潯山下,完民聚集成一小城,其各德化。德化的山民們撮土為瓷,以瓷為業(yè),生生不息,遂成瓷都。千百年來,龍潯山演繹著一個個有關瓷的傳奇。近十年間,瓷都德化人譜寫了一首蜚聲中外的瓷之歌。
夜,深夜,雨夜。一捆捆木柴填進爐中,老人在爐前一坐就是幾個時辰了,哎,老了,這幾件瓷器還是自己留著吧,可那?鸵言诘攘藥讉月……,老人想起即將出窯的作品,禁不住微笑。轟—轟—一,一聲驚雷響過,窯倒塌了。老人瞪眼,呆立,縱身眺進窯中,風雨中泛起了一抹血紅……。幾百年前,—把熊熊的窯火結(jié)束了瓷圣何朝宗的生命,留下了悲壯美麗的千古傳說;一片普通的竹刀塑造了瓷都千年的“瓷魂”,留下了一代代人對瓷的癡戀。
德化瓷觀音
早在新石器時代,德化就有硬陶、印紋陶的燒制,唐代開始制瓷。800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就曾盛贊過“中國德化國際陶瓷節(jié)”,李鵬總理題詞“德化名瓷,瓷國明珠”祝賀。
我參觀德化瓷廠展廳時被一尊觀音迷住了!
那些活靈活現(xiàn)的瓷觀音,雕工精細到連頭巾的質(zhì)地和披戴在頭上與鬢發(fā)之間的縫隙,以及鬢發(fā)青絲、所戴的花朵,都能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來。那雙輕輕捏著花瓶的纖手,踩著蓮花、肥魚,踩著世間一切苦難的裸腳,都那么富有動感。那利用壓力原理從倒著花瓶里滴落的水滴分明是晶亮的珍珠,又似乎是閃爍了一下隨即消逝的光影,那滴落的脆響足以蕩平一切嘈雜、一切煩憂。美好圣潔的滴水觀音呵,縱使有微塵飛來,又怎敢沾染她?
德化瓷觀音大約以明代的水平為最高。那時出了一個雕塑大師何朝宗。何朝宗雕塑觀音十分嚴謹,稍不如意便打破重來,難怪他所雕塑的瓷觀音傳遍世界,成為無價之寶!由專家撰述的國寶鑒賞的《國寶大觀》一書,所鑒賞的560件“國寶”中,有一尊“德化窯何朝宗塑渡海觀音”,背鈐“何朝宗印”方形小印,高46厘米,底座寬14厘米;頭部稍向前傾,雙眼呈俯視狀,象征俯瞰塵世眾生;左腳跣露,右腳沒于浪中,足下波濤滾滾,顯得超凡脫俗,俊逸清秀。
何朝宗雕塑的十八手、送子、坐蓮、披坐、騎、提蓮、觀潮、普陀、施露等,藝術造詣極高,加上德化窯的“豬油白”、“中國白”的瓷胎質(zhì)地,難怪要被譽為“凝脂美玉”、“東方藝術瑰寶”和“瓷壇明珠”了。
現(xiàn)當代藝人雕塑燒制的瓷觀音就其價值來說當然無法與何朝宗之作相比,但從藝術水平來看,我以為不但毫不遜色還完全可以說大有超越和發(fā)展,F(xiàn)在的建白、高白等釉色,刻工的精細,整體的美感,小如掌上明珠,大如真人站立的繁多品種和千姿百態(tài),都大大超過了何朝宗那個時代。
而今,我的陋室的書架上站立著一尊滴水瓷觀音。每當我時得寬余,便會不由自主地凝眸于她,此時我覺得滿 室溫馨,心靈得到凈化,我覺得從滴水觀音手中的花瓶口滴落的水珠把我的心滋潤……
說到德化白瓷,其質(zhì)地一度超過景德鎮(zhèn)同期白瓷。特點是瓷胎致密,透光度極好—一凡在德化縣陶瓷博物館參觀過的人,沒有人不在薄如蛋殼、細凝如脂、玲瓏剔透、造型奇異的瓷燈具前駐足欣賞、嘆為觀止的。其次,就釉面來看,德化的釉為純白釉,而中國北方其他地方的白瓷,如鈞瓷、汝瓷等,其釉色多呈淡黃色;景德鎮(zhèn)的白瓷則白里泛青,與德化白瓷截然不同。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不僅與原料的化學組合,特別是氧化鐵、氧化鈦的含量有關,也與燒制過程中的還原氣氛、操作技巧有關。于是從外觀上看,德化白瓷釉比任何一種白瓷釉色澤都更純凈、清晰、質(zhì)高一籌。特別是在光照下細細凝視,可見德化白瓷釉中隱隱透出粉紅或乳白,俗稱“豬油白”、“象牙白”。流傳到歐洲后,法國人又稱為“鵝絨白”或者“中國白”。德化白瓷既然得天獨厚,與眾不同,瓷雕藝術不能不同步發(fā)展。比如明末清初的文人周亮工在《閩山記》里就提到“德化瓷簫笛,色瑩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無一二合調(diào)者。合則聲凄朗,遠出竹上。”足見制作的艱難與不易。而今這種瓷制樂器,在德化仍有實物存在,至少在德化縣陶瓷博物館陳列柜里就查見到不止一支。
總體來說,德化的瓷雕作品,能于各種雕像中看見人物的性格,譬如達摩的莊嚴、觀音的溫柔、彌勒的和藹、壽星及羅漢的詼諧等。而且每件瓷雕都能充分運用對比的手法,裝飾性極強,如雕像衣服上多取迎風票舉之勢,一舉一動,印象深刻;加之面部表情刻畫細膩傳神,衣紋修飾冼練簡潔,更給雕像以栩栩如生之感。德化瓷雕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一代宗師何朝宗——這是一位具有超凡脫俗的藝術才能的瓷雕大師,是德化人民的驕傲。他的拿手好戲為瓷雕觀音,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藝術”的代表作之一,至今為許多國家如英國、法國國家博物館等收藏。
更令人可喜的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今天新一代瓷雕家已在德化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代表人物有:“玉紅瓷”的發(fā)明者林睦殿、《山鬼》的創(chuàng)作者蘇玉峰、《鐘馗》的創(chuàng)作者周雅各等。其中最令人稱奇,也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青年瓷塑家柯宏榮被眾人一致看好。他的作品不拘泥于古人、先人,充滿濃郁的現(xiàn)代氣息和創(chuàng)造精神。別看柯宏榮本人長得玉樹臨風、瘦如竹竿,從他手中走出的作品人物卻一個個充滿陽剛之氣,有大將之風。如戴著手銬腳鐐彈奏臨終一曲遂成千古絕唱的《廣陵散》的嵇康,只需一眼就讓人過目難忘。嵇康為三國魏國人,善彈古琴,以《廣陵散》最為拿手。
2002年5月27日 西安商報